188体育

海门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13-01-21 字体:[ ]

——2013年1月16日在海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 长 杨曹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始之年,也是宏观形势空前严峻、发展困难明显增多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努力克服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新困难、新挑战,团结拼搏,奋力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在“建设美好新海门,率先基本现代化”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调结构保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稳步增加。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3亿元,可比价增长12%;完成财政总收入122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和2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同比增长23.4%。名列“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15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28位,位居苏中苏北第一。发展质态不断优化。现代农业提质增收。被确定为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市”,5项指标达现代化标准。项目农业总投资达20亿元,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28万亩,先后建成“全省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县(市)”、“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市)”、“全国农村保险示范县”。深化海门山羊品牌建设,建成海门山羊研发中心,启动山羊美食广场建设。粮食生产连续九年丰收。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5亿元,列南通各县市首位。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全年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87家,新增5家。金轮科创顺利过会,新增上市入轨企业3家。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规模企业达103家,实现产值358亿元,同比增长22.8%。产业集群特色初显,建成现代家纺、汽车零部件两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森达公司“SDZS”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建筑业实现产值860亿元,同比增长28.4%,荣获“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服务经济提档增量。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8亿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5亿元,同比增长15.8%。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725亿和428亿,同比分别增长18.2%和24.5%。海门农商行贷款超百亿,华夏银行海门支行开业。项目建设量质并举。精心组织项目集中开工和经济季度竞赛活动,全年完成工业投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5%。主攻重大项目,全年实施超千万元工业项目416个,计划总投资396.4亿元,同比增长13.6%,竣工超千万元工业项目190个。冠达尔钢构、康奈可车用空调压缩机等31个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招商局集团江苏海工项目成功落户,实现超百亿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强化要素保障,全年争取土地指标3700多亩,获评“全国首届188体育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和“省首批188体育资源节约集约达标县(市)”。

  二、抓开放促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外向带动有新加强。成功举办第十七届金花节和海门(北京)科学发展汇报会,组织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开展利用外资百日竞赛,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利用外资由重数量向提质量转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6%。引进市外民资120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实现自营出口1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高于南通市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新增自营出口企业102家。新签承包劳务合同额2.1亿美元,实现营业额4.5亿美元,均居南通各县市区前列。完成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额近2000万美元。平台建设有新突破。着力建设大园区。经济开发区謇公湖科教城、滨江工业城、中心商务城“三城”联动加快推进、江海商务大厦投入使用,吸引20多家企业入驻,综合实力蝉联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一名。海门工业园区建成全国首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全国重点培育“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市场成交额达450亿元,4A级旅游景区通过国家旅游总局验收。海门港新区南通纺院海门新校区一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海港大厦试运行,燕达重工、泰森食品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列南通沿海同类园区之首。临江新区加速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园区功能,以现代制药、药明康德、当升科技为龙头的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全力构筑大通道。投入资金12亿元,组织实施了22个交通重点工程。总投资4.2亿元的临海高等级公路海门段基本贯通,336省道海门绕城段完成4.5亿元的工程量,崇海大桥列入省城镇体系规划。奋力开发大港口。东灶港作业区总体规划通过交通运输部评审,新增规划港口岸线16.1公里;5万吨级通用码头主体工程竣工并成功实现试运行;内港池航道疏浚工程基本完工;东灶新河河道工程及小庙洪进港航道上延工程全面启动;沿江宝钢物流园开工建设;沿江口岸开放列入国家口岸开放“十二五”规划,沿海码头开放进入国家审批程序;南通海关叠石桥监管点挂牌运行。创新驱动有新成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600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43.3%,均居南通首位。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2%,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46个,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70个,专利授权量达6907件。成功举办首届质量节和科技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现场考核。创新平台加速打造。新建“三创”载体30万平方米,海门科创园、中海通科创园等快速推进,生物医药科创园开工建设,都市科技创业园通过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复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实现全覆盖;通光集团成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百强企业;中石油咸阳宝石大口径海工钢绳填补国内空白。全市院士工作站达6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新增国家专家3名,省“双创”人才4名,新引进各类实用人才2000多名,国家研究院慧聚药业基地落成,黑龙江大学工作室建成,创新团队正式入驻,第五批省科技镇长团来海挂职。

  三、重规划强建管,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加速向现代化迈进。城市规划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启动,圩角河板块城市设计、圩角河核心区修建性详规、江海文化广场设计方案等完成编制。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宽,全年完成搬迁面积56万平方米。城市形象进一步彰显,传媒大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5个公建项目即将竣工交付。城区商品房、安置房和保障房竣工面积分别达92万平方米、60万平方米和4.5万平方米。完成秀山路西延、东海西路、黄海路和人民西路东段改造。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集中开展城区违章建筑和广告牌整治等行动,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城市景观进一步美化,积极建设省级园林城市,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6.4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超40%,整合多方资源,启动实施城区高层亮化工程。提升改造老小区16个,重点改造民生、金三角、荣盛花园等小区。城镇加速向集聚化发展。全面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打造“一中心五片区”的发展布局,全新的城镇建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总投资10亿元的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基本完成,铺设供水管网6000多公里,全市居民普遍用上长江水。新建农村四级公路124公里,改造农桥177座,农村公路通达率全省领先。全面实施新一轮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完成47个经济薄弱村物业项目建设,30%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环境加速向生态化转变。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通过环保部现场考核,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强化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沿江沿海沿河排污行为进行全面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行为57起,关停企业9家。强化节能减排,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3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完成造林绿化3万多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完成农村河道疏浚土方850万方。

  四、惠民生谋福祉,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1.5万元。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2万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0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5%。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1家,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海门教育品牌更加响亮。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评估验收,2012年高考“本一”、“本二”上线率、语数外总均分等核心指标名列全省第一,投入3.6亿元新建加固校舍16.9万平方米,证大中学、天补中学和悦来中学重组整合顺利完成,成功举办海门中学百年校庆。健康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高效供给,食品药品安全常抓不懈。建成省级示范化乡镇卫生院4家。优化计生服务,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农村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妇女儿童工作水平全省领先,获评省“实施妇女儿童‘十二五’规划示范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000多场次,获得全省唯一的县级“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首批“书香城市”称号。《江海潮》获省“五星工程”服务金奖。编制完成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引进超500万元文化产业项目18个,培育南通市级文化产业园区1个、文化产业基地3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三厂钟楼及其相关建筑物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陈良平、周江疆等3人被评为“中国好人”;建成“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5%,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98%,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发放被征地农民老年生活困难补助7000万元;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8.9%和99.9%。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加到480元和280元。高标准建设8个乡镇敬老院,居家养老基本实现全覆盖。残疾人保障得到加强,获评“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社会管理持续加强。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十大工程”,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等“六大”行动,被国家行政学院确立为社会管理创新教学科研基地,获得“中国城市社会管理进步奖”。深入开展“四项排查”,强化信访领导包案和积案化解工作,覆盖全市的大调解、大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八类”重大刑事案件全部破获,公众安全感达93%以上,九度蝉联“全省平安县(市、区)”。妥善处理涉外劳务纠纷,全面整顿对外劳务市场。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深入实施放心消费创建,积极构建放心消费环境。

  五、提效能转作风,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始终坚持高效理政。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弘扬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定期走访等制度,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发展百日行”等活动,服务民生竭心尽力,服务发展科学高效。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全年办理各类群众来信1.1万余件。充分发挥“12345”服务平台的沟通作用,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达98%以上。不断创新思路,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机制”获首批“江苏省改革成果奖”,人防产权制度改革全省领先。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全年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292件,政协委员提案268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深入推进“六五”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再次被确认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三度蝉联“江苏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始终坚持廉洁从政。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加强重要领域、重点项目、重大资金审计监督,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省表彰。镇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建立,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建设全省领先。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推行公务卡结算,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项目核准等制度更加完善。同时,物价、档案、粮食、外事侨务、机关事务、防震减灾、老龄、关心下一代和民族宗教等政府其他工作均取得了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2012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全市上下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海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群众团体、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海门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发展的新要求、群众的新期盼,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任务还很繁重;富民增收渠道仍需拓宽,城乡统筹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各类矛盾增多,社会管理和建设的压力较大;政府自身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干部谋创新抓落实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加以解决,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13年主要目标任务

 


  2013年,是188体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展望新的一年,188体育: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188体育困难、接受更大挑战。一方面,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困难叠加,短期长期因素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并存,影响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另一方面,188体育: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较为突出,经济转型的任务十分紧迫,同时,由于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矛盾交织多发,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局面的压力不断增大。但我们也应看到,挑战中往往蕴含着机遇。党的十八大指出,目前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政策不断释放出积极的经济信号,发展环境总体宽松向好。188体育:经济基础厚实,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188体育:的区位优势更为凸显,跨越发展的前景更为广阔。更为重要的是,在建设全面小康和率先基本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形成了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锤炼了善谋敢闯的工作队伍,营造了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汰。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同步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的跨越。

  201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实力海门、活力海门、魅力海门、美丽海门、幸福海门”工作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七城同创”,奋力实施“八大工程”,全力推动经济更发达、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为率先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财政总收入13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37.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27 %以上;万元GDP能耗完成省下达任务;基本现代化14个指标达标,分值达83.5分。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调优调强,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格局

  紧扣扩区强镇,调优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作用,合理统筹规划全市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科学构建海门新一轮发展体系。经济开发区要围绕“集聚、集约、集群”三提高,“商务、政务、服务”三配套,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创新经济、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招商局集团江苏海工、宝钢物流、中远重工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争创全省一流的国家级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要提速名品家纺园、电子商务园等平台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叠石桥四期工程和老市场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国家级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工作,全年市场成交额突破500亿元。积极推进广亿五星级酒店、宝兴城市综合体等重点城建项目,倾力打造叠石桥新城。海门港新区要坚持造园与建城两手抓,以打造海洋工程及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为目标,推动通光海底光缆、燕达重工二期等项目快建设、快见效,实施车站、医院、学校搬迁新建等市政工程,全面提升配套能力,集聚资源人气,加快建设港产城相融的滨海港城。临江新区要坚持安全建园、生态立园,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循环经济三大产业板块,招引生态环保型龙头项目,全力推进药明康德、现代制药、当升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争创省级高新区。海门高新区要以打造智能产业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统筹推进规划、招商、建设等各项工作,打造智慧科技城、智能产业城、智谷农业园互融并进的省级高新区。三厂工业园区要以扩区强镇为契机,加快推进各项规划与城区接轨,大力发展高端城建项目和服务业项目,主动融入主城区,着力打造魅力东城。各乡镇工业园要坚持科学规划,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引导民间资本和外来资金投向特色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形成差别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用五年时间,全市所有园区乡镇都建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园区)。

  提升质量效益,调优产业结构。着力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充三产,加快构建具有海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农业要增效益、创品牌。坚持建现代园区、走高效道路、延产业链条、创生态品牌,加快建设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市”。要推动园区化发展,重点建设余东、正余片区省政府菜篮子工程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常乐镇官公岛、临江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一批产出效益好、产业特色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推动产业化发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要推动品牌化发展,深入推进国家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示范市创建,发展农业“三品”30个,新增三品面积5万亩。加快推进“海门山羊”集体商标注册工作,海门山羊美食广场建成营业。深入推进“农超对接”,健全苏中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营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实现全覆盖。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建成“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工业经济要攀高端、育龙头。深入实施“510转型升级工程”,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主导产业。主攻高端技术,发展高端产品,推动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向高端化、智能化和大型化发展。集群化发展新兴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载体平台,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扶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着力建设以“区中园”和“园中园”为主要格局的新兴产业基地,年内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科技化改造传统产业。以产品创新、品牌创建为关键,以装备升级、工艺更新为手段,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家纺服装、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形态向两端延伸、产业价值向高端攀升。全面实施以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财政扶持资金超过2000万元、技改投资额增长30%以上、80%以上规模企业实施技改投入为重点的“1238”技改工程。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年新注册商标1000件,力争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件、省级名牌产品3个以上。加大扶优扶强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全年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增长12%以上,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5%以上,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达100家。服务产业要提规模、扩总量。以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打造10个省级以上特色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深入实施服务业“211”行动计划,年内服务业增加值达2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0亿元。以现代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沿江保税物流园、工业园区国际物流园、中建材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以商贸流通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城市商业布局,做强做优府北星级酒店、长江路餐饮金融、步行街休闲娱乐、张謇大道文化传媒等城市商业板块,加快新文峰大世界、商和休闲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商业服务体系。研究出台相关激励措施,积极引进各类大企业来188体育:设立区域综合型总部和研发、金融等职能型总部,做大188体育:总部经济规模。以购物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集中资源重点打造叠石桥购物旅游、常乐镇文化旅游、海门港新区海洋旅游、海永生态旅游四大板块。

  强化创新驱动,调优产业质量。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创新型城市,为经济转型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优化创新环境。积极建设信息发布、项目申报、成果交易、产权交易等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和建设重大研发平台,加快科技创业园、中海通科创园、上海医工院研究生院、复旦科技园、生物医药科创园、国家

研究院、工作室等创新平台建设。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力争建成国家级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围绕新能源材料、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及零组件、机电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特色乡镇。壮大创新主体。落实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南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44%。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增产学研项目80个。优化专利结构,提高发明专利占比,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件。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新增上市、报会企业各1家,场外挂牌企业2家。集聚创新人才。积极招引各类高端人才,制定完善创新人才的评价、激励和配置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大力实施“产业人才发展‘523’行动计划”、“东洲英才计划”、“企业聚才工程”等,积极组织申报省“双创”人才(团队),力争引进国家

专家1名以上、省“双创计划”人才3名以上、科技领军人才100名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和高技能人员数分别超过70人和420人。

  二、突出抓大抓好,全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强化组织运筹推进重大项目。将项目建设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主抓手,集中精力抓好总投资420亿元的18个南通市级重大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5个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和总投资86亿元的14个民生重点项目。全年实施超千万元工业项目38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00个、超10亿元项目20个。重点推进新天下电子、佳铝新材料、常海食品二期等大项目好项目投产达效,推动汽车产业园、协鑫产业园、恒金复合材料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积极培育税源性企业,提高项目对财政持续增收的贡献度。深入实施重点项目联审、快办、代理服务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式服务,提高项目落地率和产出率。

  强化招商选资主攻重大项目。优化招商机制,加强招商力量,在加强专业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的同时,更加注重领导招商,各园区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要将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于招商引资。强化招商攻势,精心组织以金花节为龙头的节会招商,开展新兴产业、临港产业等专题性招商活动,持续掀起招商热潮。明确招商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产业招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央企、上市公司、国内知名企业集聚188体育:沿江沿海。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利用市外民资100亿元。落实外贸扶持政策,完成进出口额19亿美元。

  强化功能配套承载重大项目。完善港口功能。围绕规划审批、工程建设、项目落户三大重点,全面统筹推进港口建设。加快推进小庙洪进港航道上延工程及西南航道建设,抓好5万吨级通用码头二期工程的建设运营。深入推进口岸开放,沿海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沿江口岸力争列入年度审理计划。优化输运体系。加大崇海大桥筹建力度。临海高等级公路、336省道海门绕城段、疏港河大桥、货隆大桥、瑞祥大桥建成通车,实施通吕运河等级改造和包场大桥等工程,启动苏335线海门港新区段改道和港西大道南延工程,加速构建内畅外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东灶新河建设,实施临江岸线调整工程,完成新村沙二期围垦。

  强化要素供给保障重大项目。强化金融保障。加强金融机构建设,新引进2家市外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发展信用担保、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全年新增贷款90亿元。强化用地保障。大力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补充耕地指标1500亩以上。鼓励支持各园区乡镇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加大搬迁复垦和土地整治力度,促进土地高效合理利用。积极包装重大项目,努力争取上级点供或独立选址用地指标。强化用工保障。建立跨地区用人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市外劳务基地,常态化组织用工招聘活动,加快吸纳外地劳动力。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培训,缓解企业用工矛盾。强化电力保障。加快实施220千伏邢柏、民生输变电工程,全力推进110千伏大石输变电工程,全面实施海门城乡10千伏配农电网改造。

  三、突出宜居宜业,全力提速城乡统筹发展

  积极塑造更宜人居的现代城市。围绕建设 “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目标,学习新加坡城市建设理念,全力建设江海特色的花园城市,确保城市化水平提高1%。精品化规划城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将海门、三厂、滨江三个街道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给排水、电力、绿地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启动城市绿核设计工作;开展江海文化广场南侧区域等重点地段的控制性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加强对老城区改造项目和新城区新上项目的总体策划和精心设计,优化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开发时序,实现功能增加、环境增容、资产增值。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切实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和严肃性。人性化建设城市。科学安排城市公共空间,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重点以圩角河、謇公湖、城市绿核、市民广场为主线,创设符合市民需求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宜居指数。开工建设科技馆(工青妇活动中心)、新人民医院、口岸联检大楼等公建项目。加快推进搬迁工作,全年完成搬迁面积55万平方米。统筹安排城市开发项目,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努力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城区交通路网,启动富江路北延、长江路北延等市政工程。精细化管理城市。建立城市信息化管理、垃圾机械化收运和市场化作业等体系,科学有序提升管理水平。投资5000万元实施市区宏伟河、通沙河、日新河“三河”综合整治工程,切实改善水体水质,加强河道长效管理,保持河道清洁。切实加大城管执法力度,严格整治违法建筑,提高社区物管水平,强化市容市貌管理,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积极打造更富特色的新型城镇。紧抓城镇化建设机遇,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围绕“十个一”的建设要求,加快建设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中心城镇,尽快展现具有个性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镇风貌。要加快编制规划。按照小城市的形态,全面完成各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推进镇区控制性详规及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城镇建设政策扶持力度,拓展城镇建设资金渠道,提高镇级统筹资源和开发建设能力。进一步简政放权,在镇村设立政务便民中心,形成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积极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宅、农村居民身份置换城镇居民身份“三置换”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要完善镇区功能。大力加强文体、医疗、公交等便民惠民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商业服务配套,加强对乡镇撤并后原建制镇集镇的建设管理,确保群众生产生活不因区划调整而受到影响。要加快实施互联网建设,力争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超过750个。

  积极建设更具活力的美好乡村。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完成119个村的整治工作,建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8个,完成80个行政村的河道二轮疏浚,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达58%以上。加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新增20条镇村公交线路,镇村公交开通率达66%以上,新建农村四级公路235公里,改造农桥150座,让市镇村联系更紧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5万亩。多措并举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力争全市40%的行政村村营收入达50万元以上。

  四、突出节约集约,全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全面建设低碳社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产业,积极鼓励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全年新增清洁生产企业和循环经济企业各10家以上。加大低碳宣传,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低碳出行,积极打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低碳交通体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选择部分公共建筑示范运用低碳节能材料。开展绿色低碳机关、学校、家庭创建活动,全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村8个;国家级绿色学校1个、省级绿色学校2个;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社区各1个。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加强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加快推进现有企业节能挖潜改造,实施重点节能项目40个。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管,对万吨级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耗总量控制,年综合能耗增幅低于2%,其它企业年综合能耗增幅低于6%。对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和使用落后用能设备的高能耗企业,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强势推进环境建设。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强化大气污染整治,确保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到90%以上。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切实改善土壤质量。深入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严格监管企业排污行为。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预警,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实施第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新建污水管网17公里;优化乡镇污水厂运行机制,加快配套收集管网建设。围绕环城区生态圈、沿河沿路生态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新增造林3万亩,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绿化模范城市”。

  五、突出共建共享,全力实现人民幸福生活

  在公共服务的优化中增进民生幸福。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名市。丰富办学内涵,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争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和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加强学校安全建设,强化学生上放学安全管理。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加固校舍15万平方米,完成20所农村中小学的操场塑胶化建设,启动高中教育装备提升工程。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组建义务教育管理集团,2所主体职高异地整合建设张謇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全国新教育培训中心,推进南通纺院二期建设,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市人民医院积极创建三级医院,完成仁济医院搬迁改造,新建成省级示范化乡镇卫生院5家、示范化村卫生室24家,加快完善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切实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组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保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建设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优化计生服务管理;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设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开工建设市级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继续推进乡镇敬老院改造,新增养老床位1100张,全市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比重达28%。。建成市级公办残疾人托养中心。

  在保障体系的完善中增进民生幸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力拓展居民增收渠道,优化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等收入来源结构,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通过开发就业岗位、延伸服务平台、强化技能培训、开展就业援助等措施,帮助群众实现多渠道自主就业、多形式灵活就业和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实施万人创业计划,新增1500人创业。建设10家以上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完成岗位培训2万人次。大力发展建筑业这一富民产业,全年建安产值突破1000亿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加快建立以被征地农民、失地农民、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各类弱势群体、困难群体为重要对象的综合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城镇各类保险保障覆盖面,逐步健全社会保险自然增长机制,稳步构筑“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80元和330元。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新开工搬迁安置房120万平方米,竣工交付40万平方米,安置搬迁户2000户。竣工各类保障房550套(间),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实现应保尽保。

  在先进文化的弘扬中增进民生幸福。以建设先进文化首善区为统领,深入实施文化强市建设工程。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弘扬一批道德模范典型,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开工建设江海文化公园、江苏江海博物馆,启动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新一轮园区乡镇“八个有”和村(社区)“六个有”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组织开展中国江海文化艺术节、“四季江海文化风”、全民读书节、全民健身运动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确保完成送戏250场、送书5万册、送电影2800场、送展览20场。创新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造就188体育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善于经营的文化企业家和精通文化的管理工作者。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成立江海文化艺术研究院,积极推进山歌剧团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做好大型原创山歌音乐剧《江海潮》的展演工作。做强文化产业实力。以文化产业规划为引领,以文化项目为龙头,突出“创意江海·魅力海门”主题,积极构建具有海门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组织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引导培育现有的1000多家文化产业单位上规模、上水平,加快推进41个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文化建设重大项目,重点扶持滨江文化创意、滨海文化休闲、张謇文化、叠石桥家纺创意、麒麟红木文化、通东民俗文化、海永生态体验文化、季方文化、睡眠文化、沈绣文化等十大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力争新引进投资超1000万元的文化产业项目30个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

  在社会管理的创新中增进民生幸福。围绕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法治满意度,深入开展平安海门、法治海门建设,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综合绩效,创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先进县(市)。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新发展专业调处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矛盾纠纷。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不断提升管控效能。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进农村技防监控工程建设,城乡主要道口和重点部位技防建设达标率和规范化运行率达100%。建设市级应急指挥平台,强化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突水平。巩固信访工作成效,常态化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等制度,着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促进信访秩序根本好转。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争创“省安全生产先进市”。强化物价、粮食、工商、质监、盐务、烟草等部门监管职能,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人防、双拥等工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意识,不辱历史使命,不负群众重托,努力建设与发展要求相适应、与群众期待相适应的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务实高效的效能政府。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和重点工作的分析研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预见性,提高谋全局、解难题、促发展的能力。减少应酬,压缩会议,挤出188体育的时间到基层到一线,集中188体育的精力抓项目抓发展。弘扬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作风,推动政府工作快节奏、高效率运转,对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坚持一着不让、一抓到底、务求必成。

  建设公开公正的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深化和扩大政务公开,优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继续加强12345服务热线、市长信箱等交流平台建设,拓宽政府与市民的对话途径和互动渠道,有效疏导和妥善解决群众诉求。

  建设亲民为民的服务政府。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注重普惠民生的制度性安排,围绕教育、医疗、保障等热点问题,切实办好一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努力实现均衡普惠、共建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今年,我们将组织实施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

  建设清正清廉的阳光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运行的绩效审计,加大审计结果报告公示和经济责任审计的问责力度,强化审计整改,确保政府资金运行安全有效。完善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行,加强对项目资金及工程建设的监管,确保重点工程成为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188体育更好地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让我们在中共海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和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奋力进取,为建设繁荣文明幸福的新海门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