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

海门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海门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5-01-18 字体:[ ]

2015年1月17日在市十六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杨曹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海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市百万人民,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干劲,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小康升级、率先融入苏南发展”工作目标,克难求进、积极作为、奋力争先,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定向上的良好态势,省定升级版小康建设综合得分95分,保持苏中苏北领先,名列“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23位和“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30强”第21位,较好地完成了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财政总收入161.88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57亿元,同比增长12.1%,位列南通首位、全省第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1.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工业投资315.7亿元,同比增长10.9%。新开工超亿元项目74个,新竣工超亿元项目49个,建成海工装备等省级产业园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完成工业应税销售622亿元,其中63个新增长点新增应税销售62.8亿元,招商局重工完成应税销售超40亿元。建立企业“健康体检”制度,培育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年新增规模企业48家,全市超亿元企业突破10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6家。完成建安产值1300亿元,4家企业跻身全国民企500强。深化政银企合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县级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位列全省首位,新增贷款增量增幅均居南通第一,招商银行在海设立全省县级市首家离岸金融服务中心,金轮股份“中小板”上市,华尔康医疗“新三板”挂牌。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0亿元,占GDP比重达39%,完成入库税金52亿元。新文峰大世界、商和商业广场等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应税销售超千万元重点企业65家,完成服务业投资184.7亿元,同比增长33.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亿元,同比增长12%。成功举办“羊家乐”田园风光游等系列活动,海永乡获批南通市级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八度蝉联“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县”。蔬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海门山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分别建成国家、省标准化示范区,海门山羊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海门香芋被农业部认证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增高标准农田4.7万亩,新增南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30家、500亩以上农业全托管项目47个。县乡河道二轮疏浚整治基本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第二批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启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国领先,建成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成功举办经贸洽谈会、科技人才节、质量节等系列活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7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获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54项,争取扶持资金3000万元,均创历史新高。通光集团成功申报“中国创新标准贡献奖”,慧聚药业荣获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成长企业组一等奖第1名,成为南通市首个省科技创新团队,振康机器人RV减速器获国家"863"项目扶持。30家企业参与85个国内外标准制修订,新增省重点研发机构1家、南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件。建立北美海外人才工作站,承办“”专家联谊会、长三角青商论坛,引进省级以上各类专家122名,其中顶尖人才10人,入选省双创人才6人,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579人,继续保持南通第一。品牌战略成效显著,获批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25件、省名牌产品12个,龙信集团、京海禽业获得南通市长质量奖。注重招商选资,引进中国能源、佳士工业机器人等一批优质项目,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6.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1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0.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千万美元企业2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65%以上。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67亿美元,实现营业额6.65亿美元。园区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主攻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已有10家央企15个项目落户,综合实力位列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第11位、南通市第1位。海门工业园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速推进,完成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建设,“旅游购物方式”先试先行,实现家纺出口区域通关第一单,叠石桥家纺市场成交额达550亿元。海门港新区东灶港作业区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50万吨,集装箱装卸量500标箱,中国(海门)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级中心渔港、东灶新河套闸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临江新区时代伯乐健康医药科技园成功落户,生物医药科创园一期注册企业17家。海门高新区智能产业初具规模,合硕电子、东洲节能等超亿元项目群形成新增长点。三厂工业园区中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南风股份实现重组,中兴复合钢管、3D打印等项目陆续进驻,申海工业技术科技有限公司与无锡鹰普集团、英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美国阿森纳投资基金实现合并,容汇通用锂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锂业发展创新课题样本。各镇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常乐镇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城镇打造齐头并进,工业应税销售增幅居镇乡首位;悦来镇坚持产镇融合、特色发展,医疗器械、运动器材、绿色建材、健康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四甲镇重点推进高压输变电装备、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纺织梳理器材等项目,工业经济实现量质提升;余东镇坚持产镇共兴,工业园建设和古镇开发同步推进;正余镇高端精密机电和高端汽配产业集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20%以上的增幅;海永乡精致农业和生态旅游卓有成效。

城乡面貌明显提升。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成功获省政府批准,跻身全国首批中德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市。城市防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城镇专项规划和控规编制扎实开展,中心镇200亩成片居住小区修建性详规编制完成。江海路两侧地块城市设计工作不断深化,长江路北延、富江路北延等21个市政工程同步实施。中新仁恒(海门)长江生态科技城项目签约启动。新开工安置房面积133万平方米,竣工45万平方米,交付2257套。天然气进城有序推进,完成市区2.5万户的接入置换。组织实施园林绿化项目42个,启动江海文化公园、城西公园、兴港公园、民生公园、东洲河绿化景观带等“四园一带”建设,新增城市绿地87.66万平方米,省级园林城市创建通过验收。投资1000余万元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投入使用。完成青海新村、海兴小区等2个老小区改造,新增停车位1500个。组织实施海门河、青西河、民生河、十二号横河“四河”整治工程,水环境治理有序推进。开展城区市容秩序和镇区镇容镇貌“双线”整治,拆除违章建筑8700多平方米,拆除违法广告牌600多块。完成19个小区280处垃圾箱(房)改造,实现垃圾收集桶装化、机械化全覆盖。长江中路、謇公湖社区分别被评为“省级示范路”和“省级示范社区”。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等16个主题环境整治工程,实施16个重点减排项目,查处违法企业62家,整改企业120家,关停企业7家。单位GDP能耗、万元工业应税销售电耗和高耗能产业产值占比同步下降。建成省级生态村、三星级康居乡村15个,新增成片造林2.23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超22%,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总投资10亿元实施19个交通重点工程。S336绕城段、疏港河大桥、瑞祥大桥建成通车,S335东灶新河大桥、通吕运河航道整治等工程稳步推进,《海门市干线公路网规划修编》通过专家评审。全年供应各类建设用地近6000亩,盘活存量土地1997亩,获得点供、独立选址、未利用地指标3761亩。

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2万元和1.75万元,继续保持南通领先。2014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工程项目有序推进。积极实施就业促进计划,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4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6%。省级创业型城市建设成效列全省前茅,新增创业5300人,带动就业1.58万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8%。基础养老金发放实现全覆盖,为19万名老年居民发放2.07亿元。全面实施“即征即保”,发放被征地农民补助7900万元。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至每月540元和370元,发放城乡低保和重残人员生活补助资金504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增至人均490元,其中财政补助390元,参合率达99.97%。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制度,开展“万人帮万户、共走幸福路”扶贫活动,完成50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实施慈善救助十大工程,获评六星级“中国慈善城市”。市级养老中心开工建设,建成29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2555人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为4.76万名老人发放尊老金3665万元。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新增民办养老床位450张。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投入运行。教育发展水平全省领先,高分通过“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评估验收,高考“本二”以上上线率达69.4%,18人达清华北大分数线,列全省同类地区第一。业余体校2名毕业生分获仁川亚运会自行车比赛冠亚军,海南小学足球队连获全国U12足球锦标赛冠军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总决赛亚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新建、加固校舍11.1万平方米,15所学校建成塑胶化操场,张謇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机关幼儿园、海门港新区实验幼儿园正式启用,证大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主体工程竣工。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全市中小学校所有班级均配备标准化电子白板。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立医疗健康发展集团和6个医疗联合体,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人民医院新院开工建设,第三人民医院改造和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有序推进。新建成省级卫生镇1家、卫生村21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区镇乡“八个有”、村(社区)“六个有”基本实现全覆盖,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超1700平方米,江海文化艺术展示周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三度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市。新闻出版创新管理全国一流,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成功举办中国音乐小金钟奖“沈肇洲杯”全国琵琶大赛和全国“群星奖”获奖优秀节目公益巡演海门行等活动。沈绣艺术传承与创新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超4%。承办第五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成功举办第十六届运动会,区镇乡体育健身中心实现全覆盖。广电网络资源整合有序推进,妇女儿童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改进作风各项规定,政府自身建设有了新的提高。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取消、调整、简化行政审批事项32项,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事项进驻率达90%,741个事项下放区镇乡办理,成功承办中国改革年会,行政服务“海门模式”全国推广。改革企业登记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197项前置审批取消或改为后置,市场活力得到有效释放,全市新登记公司同比增长45%。精简会议、文件,严格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各类会议同比减少20%,发文同比减少15%,调整清理办公用房面积1.3万平方米。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工作,化解信访积案38件,"12345"受理有效信息超7万件,及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超95%。深入推进“六五”普法,积极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经验全省推广。涉法涉诉信访体制改革全省领先,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重大行政决策严格执行各项程序,主动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3件和政协委员提案241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社会治理创新创优。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农村技防监控系统,刑事发案率下降16.5%。实施社会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和十项惠民项目,社会治理市镇村三级平台实现全覆盖,平安法治融合发展“四个一体化”体系全面形成,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居南通前列,获评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实施行业性区域性火灾隐患、“九小场所”专项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不断完善,政府系统应急值守工作切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应用全省领先,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进一步规范。税务、统计、物价等部门服务发展成效明显,人民武装、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外事侨务、气象、防灾减灾、老龄、档案、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了新的业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了全市百万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海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海门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压力比较大;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能够带动和支撑又好又快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多;生态持续改善的压力加大,群众对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紧迫;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有些民生需求还未能较好地得到满足;部分重点工作落实还不够到位,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加快“两个率先”的重要之年。新的一年,我们的各项工作承载着188体育的希望与期盼,也面临着188体育的考验与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总体上缓慢复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虽然有经济增速放缓的阵痛,但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188体育:情况来看,海门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常态、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对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激发新动力,不断开创海门科学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按照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优进、改革创新、法治引领”总基调,紧扣“率先实现小康升级、率先融入苏南发展”工作目标,以“五大体系”建设为抓手,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城乡融合为指向,以民生幸福为根本,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促进经济稳中优进、社会和谐稳定,奋力推动“十二五”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

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17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1%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5%;万元GDP能耗下降完成省定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实现经济稳中优进

调优产业引领转型。把做大做强做优产业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量质并举强工业。继续突出工业经济龙头地位,着力建立健全现代工业体系。深入实施“510转型升级”工程,完善“金银铜牌”企业培育机制,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0家,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突破110家,应税销售力争突破700亿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海工装备、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高压输变电设备、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特色产业基地、优势产业板块、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佳士工业机器人、振康RV减速器、中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兴产业产值增幅达11%以上,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放大中兴装备和南风股份、申海科技和鹰普集团等合作效应,鼓励本地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转让、增资扩股、联合开发等模式,与央企国企、行业龙头、创投资本等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实施“1238”技改工程,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以上。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力争建成南通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0家。加强对企业运行的监测,继续开展“健康体检”工作,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产销两旺兴农业。将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体系,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定粮油生产面积,实现粮食持续丰产丰收。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全面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工作,建设黑玫瑰羊庄、旺望果园等一批主题农庄和农业公园,建立农牧结合的有机化生产体系和农产品深加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南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家庭农场10家,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2家、农地股份合作社自主经营示范社6家,新增社区股份合作社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0家。积极发展田园风光游和江海风情游,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羊家乐”集聚区、星期七观光园、绿海智谷生态园、花香海永等旅游品牌。引育结合促三产。抓好270个超千万元服务业项目建设,服务业总投资突破220亿元,新增服务业重点企业80家,服务业应税销售达580亿元。编制服务业重点产业专项规划,布局发展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加快沿江保税物流园、沿海港口物流园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新增南通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2家。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培育本土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叠石桥市场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强化需求带动,促进消费活跃、市场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亿元。内外并重抓建筑。围绕建设“建筑之城”目标,在巩固国内传统市场的同时,着力实施建筑产业“走出去”战略,支持优势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建安产值1400亿元。引导鼓励建筑企业开展PC技术、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建筑打印等前沿技术的研究,提升188体育:建筑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完善平台承载转型。发挥江海联动优势,深入推进陆海统筹,加快完善转型发展的新平台。构建更完善的交通网络。抓好启海港区总体规划报批、宁启铁路海门段和海启高速海门段启动等重要节点工程的相关工作,继续积极推进崇海通道筹建工作。新常久线东延、S335东灶新河大桥建成投用,叠港公路南延、S336绕城东延、通启高速(海门、叠石桥、悦来)收费站改扩建、老通吕线四甲段改道等工程全面开工。发挥好园区在转型发展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围绕跻身全省十强目标,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科研外包、建筑产业、软件信息、保税物流等特色园区,培育壮大招商局重工、佳铝实业等行业引领型企业,加快形成优势企业集群。海门工业园区要紧扣建设世界家纺生产贸易中心目标,突出“内外贸结合试点”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落地两大重点,规划建设电子口岸、外贸专区等功能平台,招引高端商务、国际物流等配套行业,发展离岸金融、跨境电子商务、家纺创意设计等新兴业态,家纺市场成交额突破600亿元。海门港新区要释放港口通航效应,加速产业集聚度,发展能源装备、航空装备、物流仓储等临港型产业,加快建设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和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实施五湖家园、董竹君广场、渔港风情街等功能项目,完善商贸、公交、金融等配套,加快创建省级开发区。临江新区要突出高新技术特色,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步伐,生物医药科创园二期交付使用,国际中小企业科技园一期竣工投运。海门高新区要坚持做大做强智能产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加快推进汽车产业园、东洲物流园、神舟科技园、都市科技创业园等集聚区建设。三厂工业园区要坚持产能规模和产业业态并重,深化与上海张江合作,做大做强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中心镇要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常乐镇要加速推进弘謇工业园和麒麟红木城两大产业平台建设,培育新型材料、红木制作等优势产业集群;悦来镇要不断壮大绿色低碳健康产业,做好农业接轨上海文章;四甲镇要充分发挥台湾中兴电工集团的产业优势,加速推进机电特色产业板块提档升级;余东镇要坚持新型工业化和特色旅游业齐抓并举,推进轻工、精密机械等产业园建设;正余镇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高端汽配等新兴产业,促进特色产业链条前延后伸;海永乡要加快美丽中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园、江苏紫光智能物联网产业园、绿宝石精致农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

聚合要素支撑转型。实行资源使用的差别化政策,优化资本、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配置,支持保障经济转型发展。将增加有效投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鼓励各类资本投向符合转型发展方向的领域和项目,提高投资的质量效益。全年新开工超千万元工业和服务业项目725个,重点抓好佳铝新材料、德晋塑料、海隆石油装备、申海精密机械、龙信现代建筑PC产业园等总投资近500亿元的15个南通市级重大项目的实施。继续实施市领导“双挂钩双推进”制度,完善项目建设点评考核体系,形成项目建设良性滚动机制。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优先保障重要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用地需求。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向上争取和盘活利用相结合,盘活处置低效闲置用地1000亩以上。建设新型人力资源市场,破除人力资源跨区域、跨行业流动的瓶颈制约,促进人力资源有效配置。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基本完成张謇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启动三期工程建设,发挥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培养符合海门产业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名,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数超过600人。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创区域发展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抓好上级各项改革政策在海门的落地和细化。试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改革,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投资领域,全年引进市外超亿元重大民资项目20个以上。实施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登记制度改革,加快审批由前置向后置转变。实行中介政企分离,加强中介监督管理,促进中介服务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对水、气等事关民生的资源价格合理分类调整,形成节约资源的市场导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积极落实户籍、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探索土地市场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三集中三置换”工作,动态调整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税收征管,硬化支出预算约束,实现预算决算公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三公”经费等支出管理办法,财力重点向公共服务、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倾斜。2015年,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5%。加强政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融资机制,积极探索专项债、PPP模式等融资渠道。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引导金融业集聚发展,依托长江路、开发区謇公湖科教城和临江新区科创园,打造金融机构集聚区和创投机构集聚区两大金融板块,全力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区。推动资本运作,通过鼓励企业上市、场外市场挂牌、并购重组发展等多种模式,助推企业积极抢抓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2015年,新引进各类金融机构2-3家,力争IPO上市企业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全年新增贷款超百亿元。

强化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各类科技创业园、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端平台的引领功能,海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行,生物医药科创园建成省级科技孵化器。扶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市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入场交易,实现免费挂牌和零成本交易服务。强化创新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设立产学研联合资金,引进3-5家国内著名高校在188体育:设立研发基地、实验室和技术转移中心,加快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活动。全年新增省高新产品60个、科技项目60项,高新技术企业力争突破100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20亿元。强化创新人才引进。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海工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借助科技节、科技人才合作院校行等平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全年引进顶尖人才10人以上,科技领军人才50人以上。强化创新环境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培育一批专利优势企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全年申请发明专利8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2件,新增国家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件、省名牌产品3个。

优化开放结构。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内对外开放相协调,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研究完善接轨、配套、服务自贸区的政策和措施,引进先进制造、总部基地、研发机构等优质溢出项目,借鉴复制投资管理制度、政府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经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精心组织各类招商活动,注重招企业和招业态并重,吸引188体育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年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6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35亿美元。重视签约项目的落地开工,重点抓好万豪酒店、中兴物流园、佳士工业机器人等项目落地。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积极争取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现线上线下、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加快东灶港通用码头验收准备工作,力争正式对外开放。整合江海资源,积极申报陆海统筹的一类独立开放口岸。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做大做强外经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188体育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境外新兴市场,引导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等优势产业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自主品牌,全年实现外经营业额5.8亿美元,境外投资1亿美元。积极推动赛城集团在德国投资的欧洲家纺贸易中心建设,力争获批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加强劳务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出国劳务市场秩序。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重点培育医药研发、家纺创意设计、电子软件等特色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全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5家,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20%。

三、以城乡统筹为指向,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完善规划体系引领城市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引下编制好城市绿地系统、综合交通、给水排水、电力工程、绿线蓝线等专业规划,实施南部新城沿江风光带景观设计,启动北城概念性规划和东城策划研究,推动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的持续优化。实施城建项目完善城市功能。组织实施景观绿化、基础设施等67项城建重点工程,统筹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实施新海路等道路改造和上海路东延、岷江路、红海路等道路新建工程,进一步完善新老城区交通路网。持续推进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江海文化公园基本建成,东洲河绿化景观带、兴港公园、民生公园建设全面启动,街区绿地、滨河景观、道路配套绿化同步实施,全年完成绿化总面积210万平方米,早日跻身国家园林城市。加快中新仁恒(海门)长江生态科技城等项目建设,新开工商品房150万平方米,新上市80万平方米,创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400套,基本建成600套,新开工城市棚户区安置房4000套,基本建成3500套。逐步推进城区天然气置换,力争完成1.5万户的置换任务。开展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品位。按照"931"、"951"环境整治工作要求,继续实施以户外广告、背街小巷、洗车经营场所、车辆修理点等为重点内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高质量完成省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完善物业管理机制,培育物业服务品牌,推动物业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继续实施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和道路沿线综合改造,新建2个便民疏导点,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扎实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紧抓新型城镇化机遇,强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支持推进中心镇建设。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合理规划村庄布点,推动镇村建设科学有序高效开展。突出以人为本的要求,完善中心镇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等功能配套,优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稳步推进200亩集中居住小区建设,吸引188体育的农民向镇区集中,促进城镇繁荣发展。统筹整合好美丽乡村创建、农村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水利交通工程等涉农项目,提高农村建设水平。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户,完成12个村的覆盖拉网式环境综合整治,疏浚河道18条段100万方,对60%以上村居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0公里、桥梁50座,开通4个乡镇15条公交线路,建成1个省级美丽乡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年村营收入超30万元村实现全覆盖,超50万元村达60%,超70万元村达20%。

持续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让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成为海门的“金字招牌”。深化生态保护与修复。落实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控制生态空间开发强度,严格红线区域环境监管,确保生态红线面积占全市188体育面积20%以上。挖掘江海生态资源,打造生态靓丽品牌,建设一批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生态工业园区。新增成片造林2.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4%,创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东洲水处理三期工程,启动四期工程,建设灵甸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铺设污水管网180公里,实现全市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污水收集率90%以上。加强污水管网运行管理,严厉打击污水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抓好重点领域的环境治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围绕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修复、水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四大重点,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有效改善城乡河道水环境质量。切实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建筑工地扬尘、渣土车运输、餐饮业油烟污染等专项治理,落实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要求,扎实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做好秸秆禁烧、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完成淘汰黄标车800辆,保持良好的环境空气质量。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统筹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实施30个节能减排项目。启动新一轮园区外化工企业整治工作,推动园区外化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全面整治电镀等行业,关停淘汰重污染高耗能企业3家。严控新上项目环境准入,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环保技术。

四、以普惠均等为重点,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建设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加快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年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以上。建立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和创业服务“三位一体”扶持机制,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培训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实施“东洲雁归”工程,引导和扶持海门籍高校毕业生和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就业。全年新增创业2000人,带动就业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提高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确保主要险种覆盖率达98%以上。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分类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补贴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增至600元,其中财政补助480元。完善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行自费补充医疗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运行。加快20万张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和应用工作。健全救助体系。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稳步推进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五保供养标准增至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健全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工作机制,开展残疾人庇护安养工作,做强做响慈善品牌。建设好市级养老中心,新建、扩建5家乡镇敬老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新增养老床位600张。

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争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实验小学南校区、东洲小学南校区、弘謇初中、能仁小学新校区等加速建设,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临江新区幼儿园建成启用。完成新建加固校舍9.1万平方米,完成12所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改造,实现学校塑胶操场全覆盖。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80%以上的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优化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人员交流,推进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横向纵向流动。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完成卫生信息化二期工程。做好卫计整合工作,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至50元,11类43项公共卫生服务公平高效供给,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200对。人民医院新院主楼工程竣工,乡镇卫生院新建和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加快建设江海特色文化强市。完善和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监督机制。探索广电事业持续发展新模式,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打响书香海门品牌,农家书屋建设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加强江海文化传承发展理论研究,拓展延伸江海文化艺术研究院,创建中国田园山水画院,放大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影响力,积极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市科技馆,开工建设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等文化项目。推进数字化文化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努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创新江海清廉风、江海文化艺术展示周、全民健身等群众文体活动组织形式,实现全民参与、城乡联动。培育一批江海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产业聚集能力较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着力抓好投资超千万元的3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5%。扶持引导健身服务业和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理顺市场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无缝衔接的监管模式,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建设。继续做好外事侨务、行政事务管理等工作。

打造更安宁的社会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立健全依法治理体系,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强化社会治理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政社互动”实践,实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事项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份清单”签约全覆盖。整合资源推动社区“一站式”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城市和农村社区达标率分别达98%和95%。落实对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制度,着力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园,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力争实现每万人中有8个社会组织的目标。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进警务项目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抓紧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切实巩固发展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平稳的良好局面。完善基层安监机构,健全四级安全责任体系,打造一批国家级安全文化创建示范企业,推动小微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健全完善应急反应体制机制,实现应急平台与省、南通市互联互通,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围绕拆迁安置、就业保障、劳资矛盾、医疗纠纷、土地流转、生态环境等民生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排查研究,切实解决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继续总结推广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成功做法。优化“一综多专”的大调解体系和效能,努力提高矛盾纠纷的预知预警率和调解成功率,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政府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全面梳理政府职权,精简政府审批事项,制定行政权力、行政审批等5张清单,真正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法无授权不可为、目录之外无收费。继续将部分审批事项下放区镇乡,最大限度激发基层活力。强化事项进驻、职能归并、流程优化,将政务中心网上平台建设成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等为一体的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大厅和实体大厅“线上线下、虚实一体”,将政务中心打造成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市民服务中心,将海门建设为审批效率最高、审批事项最少、发展环境最优、市场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依法开展行政决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通过听证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继续做好市政府法律顾问团和领导干部“一对一”法律服务工作,吸收188体育专家和律师加入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探索建立健全决策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定期组织决策评估工作。

依法深化高效执法。整合规范行政执法主体,进一步厘清行政执法主体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领域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探索跨部门综合执法机制。以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推动市场监管重心下移,解决多头执法,消除多层重复执法,规范市场执法行为,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拓宽矛盾化解渠道。充分发挥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行政纠纷化解主渠道作用,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和“一把手”出庭应诉工作,更好回应市民百姓期盼诉求。

依法强化权力制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全面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严格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188体育地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认真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督查督办机制,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水平和落实成效。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整合网站栏目资源,提高在线咨询办理效率和质量,将政府门户网站群打造成更加准确、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发挥“12345”服务热线、“政风行风在线”等交流平台作用,积极回应社情民意、网络舆情,有效疏导和妥善解决群众诉求。

各位代表,转型跨越时不我待,率先发展重任在肩。让我们在中共海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海门而努力奋斗!

附件一

名词解释

1.全托管:指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有能力的农业合作组织或个人全权生产经营,经营所得全部归托管者所有,农户以收取定额地租费的方式获取土地收益;也指农户向托管者支付定额托管费,托管者全权生产经营,所收获的农作物按约定数量交给农户。

2.863: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是我国的一项高技术发展计划,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

3.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旅游购物方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指符合条件的境内外企业和个人在经国家相关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并在相应的主管地海关或口岸海关报关出口的贸易方式。旅游购物方式指对外国旅游者或外商采购货值在5万美元以下(含5万美元)以货物运输方式出口的小批量订购的货物商品出口申报采取简化归类办法办理通关手续。

4.四个一体化:一是提出11个大项、40个小项的一体化工作措施,二是积极构建一体化推进格局;三是推进平安法治系列创建活动联创共建,完善一体化工作体系;四是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平安法治建设竞赛办法,形成一体化评价机制。

5.九小场所:指小商场、小学校(幼儿园)、小医院、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

6.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意义重大。

7.五大体系: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五大体系,即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农业体系、民生保障体系、生态文明体系、依法治理体系。

8.510转型升级工程:全市工业转型升级要达到5个10的目标,即“10个产业园区”、“10条主导产业链”、“10个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10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家上市企业”。

9.两化融合: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10.PC技术、被动式建筑:PC是PrefabricatedConcrete的缩写,是英文“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即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结合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PC构件是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作而形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被动式建筑是基于被动式设计而建造的节能建筑物,可以用非常小的能耗将室内调节到合适的温度,非常环保。

11.三集中三置换:三集中“,就是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置换“第一个置换是换股,就是村级集体资产和土地经营股份化,第二个置换是换保,就是土地换保障,第三个置换是换房,就是农民的宅基地住宅置换成城镇公寓房。

12.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

13.IPO、新三板:IPO是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的简称,是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新三板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证券交易场所,其运营管理机构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的公开转让、融资、并购等相关业务提供服务。

14.931、951:分别为省、南通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出的要求,省为“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南通为“九整治”、“五规范”、“一提升”。“九整治”即整治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河道环境、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建设工地、农贸市场;“五规范”即规范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户外广告设置、洗车场经营行为、车辆修理场所管理;“一提升”即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

15.政社互动:指政府及其部门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通过衔接互动,理顺社会管理职能、结构、方式,依托村、社区平台开展工作。

16.5张清单:指为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出台的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单,包括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投资项目目录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

附件二

201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1.积极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新增创业3000人,带动就业1.5万人。

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新增创业5300人,带动就业1.58万人。

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6%。

3.切实解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

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针对就业困难和重点人群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切实解决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

4.努力缓解企业用工需求矛盾,制定出台服务企业用工办法,组织供需对接洽谈50批次。

制定出台了《市政府188体育加强工业企业用工服务的意见》,成功举办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46期,1182家(次)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93万个,赴外招聘5次。

5.加强技能培训,完成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万人次。

全面落实创业提升计划,完成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13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7216名,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数达579人,列南通第一。

6.开工建设实验小学南校区、东洲小学南校区、弘謇初中、能仁小学、包场小学、海门工业园区小学、海门港新区初中等7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实验小学南校区已完成搬迁、即征即保、方案设计,正在进行工程招标;东洲小学南校区正在进行规划方案比选、搬迁;弘謇初中已基本完成搬迁、即征即保,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招标;能仁小学已完成工程招投标,正在平整场地,搭建临时设施,即将开工建设;包场小学场地已平整,正在进行方案比选;海门工业园区小学先实施老校区扩建工程,适时启动新校区建设;海门港新区初中已进场施工。

7.完成新建、加固校舍11.8万平方米。

完成新建、加固校舍11.1万平方米。

8.完成17所城乡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

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有15片场地已建成启用,海门港新区初中、包场小学由于学校异地新建,纳入学校建设工程同步实施。

9.加快推进张謇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主体工程竣工。

张謇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图文大楼桩基完成,进入土建施工阶段;系馆楼群进行到主体二层;实训车间楼群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10.推进高中学校晋星创星工程,创建一所四星级高中、一所三星级高中。

实验学校对照三星级高中的办学标准,进行逐项落实。目前,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三星级高中办学要求。

11.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建设15所数字化合格校园。

大力实施“班班通”电子白板配套项目,全市中小学的所有班级均配备了电子白板、多媒体,成功创建15所南通试点数字化校园。

12.加快推进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工程,主体工程竣工。

人民医院新院住院部大楼已建到十层。

13.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从2014年7月1日起,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组建成立了海康集团,设立了6个医联体,制定出台了《海门市医疗健康发展集团运行管理(试行)办法》。目前海康集团及各医联体已明确了负责人,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14.加快市人民医院三级医院创建步伐,提升办院水平。

人民医院抓住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契机,对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水平。

15.完成第三人民医院改造工程。

第三人民医院改造项目正在进行方案论证,办理环评、稳评手续。

16.按照省级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完成海门高新区、三厂工业园区、临江新区、四甲镇卫生院异地新建工程,完成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海门港新区、余东镇卫生院改造工程。

正余镇卫生院主体工程竣工,开始室内装修;海门港新区(包场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开发区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余东镇卫生院改造和海永乡卫生院新建工程全面开工;临江新区卫生院新建工程选址已确定,土地已平整,施工图已出;悦来镇卫生院、三厂工业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和四甲镇卫生院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方案深化设计。

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490元,参保率超过9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90元,其中个人筹资人均100元,各级财政补助人均390元,参保率达到99.97%。

18.完成卫生信息化建设二期工程。

卫生信息化二期工程已完成专家论证,即将进行招投标。

19.建设市食品、农产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

由于机构调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项目暂缓实施。

20.推进江苏省江海博物馆、人民大剧院建设。

博物馆展陈施工一体化工作方案已确定,委托江苏省国际招投标公司完成了概念设计的招投标工作。文物征集工作已全面展开。省级馆名称(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已经省编办核定。土建施工方案已编制完成。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人民大剧院暂缓筹建。

  21.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

  体育中心建设前期已完成选址、立项、规划等,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暂缓实施。

  22.推进江海文化公园建设,启动市兴港公园建设。

  江海文化公园已开工建设,投入2500万元完成20%的工程量。兴港公园完成了方案选址和设计方案比选工作,进入方案深化设计阶段。

  23.完成张謇垦牧文化公园一期工程。

  张謇垦牧文化公园一期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项目立项、土地流转等工作,正在进行标底预审。

  24.完成乡镇(区街)“八个有”、村(社区)“六个有”和乡镇(区街)5000平方米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工程。

  各乡镇、区街“八个有”建设基本完成。226个村、社区达到“六个有”建设要求,达标率超96%。所有乡镇、区街均完成了5000平方米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工程。

  25.做好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徽州会馆保护区迁建、田园山水美术馆新馆、东洲河文化休闲带文物点复建等筹建工作。

  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筹建工作正在进行中。

  26.创设“百姓大舞台”,广泛开展第二届中国(海门)江海文化艺术节、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第二届江海文化艺术展示周、“海门之春”、“激情江海风”、“海门之夏”、第五届全民读书节、城镇化建设20周年“逐梦江海”、全国一流书画家作品展、全国群星奖节目巡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海门市第十六届运动会。

  27.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4000对。

  完成了4266对夫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6.65%。

  28.继续落实2011年以来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企业职工一次性奖励政策。

  一次性奖励金发放到位。

  29.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动态保持在98%以上。

  主要险种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

  30.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即征即保。

  全面实施即征即保,发放被征地农民补助7900万元。

  31.切实做好中心镇建设进程中进镇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完成前期调研工作,起草了《188体育推进农民进城进镇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32.努力提高社会保险参保待遇,按上级政策及时调整城乡居民和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

  自2014年1月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每月80元调整到每月90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人均增加203.4元/月。

  33.扩大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建立职工住院补充保险制度。

  已建立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个人账户历年累计结余超过2000元的人员可按自愿原则,参加本市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保险。

  34.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和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减轻重特大病人的个人负担。

  已建立职工和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一个自然年度内,个人负担的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医疗费用超过1万元以上的部分再按一定比例支付。

  35.有效推进生育保险南通市级统筹。

  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从2015年1月起与南通市区并网运行。

  36.全市发放社会保障卡10万张以上。

  发放社会保障卡11.2万张。

  37.新开工安置房面积15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8万平方米。

  已开工项目13个,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5万平方米。

  38.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80套,基本建成110套。

  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80套,基本建成110套。

  39.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0户,公共租赁住房新开工500套,基本建成800套。

  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已全部完成,共发放补贴43户103494元。公共租赁住房新开工516套,基本建成1047套。

  40.对2-3个老小区进行综合改造。

  已对2个老小区进行了改造,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今年1月底可全部完工。

  41.完成老城区2.5万户管道气用户的天然气置换工作。

  完成北上海经典广场、张南小区、城东花园等居民小区共计2.5万户天然气置换工程。

  42.完善技防城和农村技防监控工程建设。

  农村技防监控工程全面建成,新建监控点位2714个,平均每村布建8个以上视频探头。

  43.按照镇村公交规划中的农路优先安排、镇乡之间的“断头路”优先安排、中心镇建设农路优先安排的原则,新建和提档升级农路100公里。

  完成提档升级农路141公里,其中新建34公里、拓宽改建61公里、路肩硬化39公里、增设错车道7公里。

  44.优化城区交通体系,建设便民公共自行车系统。

  62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全部建设完毕,1600辆自行车全部到位,自行车服务系统已向社会开放。

  45.优化园区交通体系,完善城乡便民公交系统。

  开通运营城市公交1条、定制公交4条;购置了38辆新能源公交车,完成了8条公交线路的加密工作;新建成余东、汤家客运站并已投入运营。

  46.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其中市级新增养老床位600张,乡镇(园区、街道)新增养老床位400张。

  新增养老床位1170张,其中公办720张、民办450张。

  47.开工建设市养老中心工程。

  市级养老中心工程已全面开工。

  48.实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

  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中水回用工程已开工建设。

  49.实施城镇污水处理主管网工程。

  四甲至常乐主管网建设已完成;三厂至汤家主管网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90%;常乐至麒麟主管网建设已进入施工招标阶段;上海路主管网建设已完成施工和监理招标,正在进行搬迁。

  50.实施镇区(集中居住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达标处理率达90%。

  各乡镇、区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已基本完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作,进入施工图审图阶段,即将进行施工招标。开发区、海门高新区、海门工业园区、海门港新区、临江新区等5个区街污水达标处理率超过90%,其余乡镇、区街均达到85%。

  51.实施灵甸污水处理厂化工类废水处理二期工程。

  灵甸水务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报审方案评比结束,已确定投资建设方。目前,该项目进入中试阶段,征地工作已完成。

  52.开展全市15家橡胶企业废气专项整治行动。

  已投入630多万元增设了16套废气治理装置,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橡胶异味类环境信访件总数下降近50%。

  53.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集中整治海门河、民生河、十二号横河、青西河等4条河流。

  已完成海门河、民生河、十二号横河、青西河等4条河流的疏浚整治、绿化配套工程,排涝泵站即将开工。

  54.推进海西片区、北海路以北区域两个区域的雨污分流排水改造工程。

  海西片区雨污分流排水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北海路以北区域雨污分流排水改造工程已完成50%的工程量。

附件三

201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扶贫帮困工程

  1.把扶贫帮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省低收入农户脱贫奔小康工程”为抓手,全年完成所有建档立卡农户脱贫,累计脱贫率达100%。

  2.继续深入开展“万人帮万户,共走幸福路”主题活动,切实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增强贫困户的自身发展能力。

  3.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为全市250名贫困残疾人配发康复生活辅助器具。

  4.开展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试点工作。

  二、就业服务工程

  5.大力实施“万人创业计划”和“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6.全年新增创业2000人,带动就业1万人;新增就业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7.积极实施人才市场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5000个,确保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率100%。

  8.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提升培训的力度,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数达600人。

  三、社会保障工程

  9.不断扩大各项社保覆盖面,确保主要险种覆盖率达98%以上。

  10.全面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范围。

  11.努力提高社会保险参保待遇,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12.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补贴标准。

  13.进一步完善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住院补充保险制度,推行自费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适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运行。

  14.进一步完善大病救助制度。

  15.建立完善重性精神疾病救助制度。

  16.做好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南通市级统筹工作。

  17.全年发放社会保障卡20万张以上。

  18.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实现城乡法律服务全覆盖,确保每名困难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四、富村强基工程

  19.继续开展经济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市四套班子领导与全市47个经济薄弱村挂钩联系,实现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全部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50%的经济薄弱村达到50万元以上。

  20.大力发展富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2家、农地股份合作社自主经营示范社6家,新建社区股份合作社6家,新发展示范家庭农场10个。

  五、学校建设工程

  21.大力建设张謇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启动三期工程建设。

  22.加快建设实验小学南校区、东洲小学南校区、弘謇初中、能仁小学新校区、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等学校工程。

  23.启动幼儿园校舍鉴定加固工作,完成新建、加固校舍9.1万平方米,完成12所农村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改造。

  24.完成证大幼儿园、龙信幼儿园、海西幼儿园、月亮湾幼儿园、浦瑞幼儿园、首开幼儿园、海门港新区幼儿园、临江新区幼儿园等8所幼儿园建设工程,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70%。

  25.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80%以上的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

  六、文化体育工程

  26.推进江海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民生公园、兴港公园、东洲河绿化景观带绿化工程,尽早启动城西公园建设。

  27.加快建设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市科技馆,开工建设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等工程。

  28.巩固新一轮镇村文化阵地和乡镇体育中心建设成果,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体育设施面积分别达0.19平方米、2.61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95%。

  29.继续实施文化民生“五送一建”工程,全市送戏300场、送电影3000场、送书5万册、送展览20场、送培训5000人次,50个村“农家书屋”建设达到省三星标准。

  30.组织开展第三届江海文化艺术展示周、全民健身运动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实施数字化文化服务工程,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优质化的目标。

  七、医疗卫生工程

  31.大力推进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工程。

  32.按照省级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基本完成三厂工业园区、临江新区、悦来镇、常乐镇、海永乡卫生院异地新建工程,基本完成海门工业园区、四甲镇、余东镇卫生院、滨江街道第一、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工程。

  3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效。

  3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600元,各级财政补助480元,优化完善补偿方案,提高群众受益水平。

  35.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平高效供给,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最低标准提高到50元/人,完成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2.5万人,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200对。

  36.完成应急公益救护培训1万人。

  八、敬老养老工程

  37.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全市新增养老床位600张,年底全部投入运行。

  38.市养老中心建设年内完工并投入运营。

  39.三厂街道敬老院、海门工业园区敬老院、临江镇敬老院、四甲镇敬老院、海永乡敬老院新建、扩建年内完工并投入运营。

  40.探索公建民营的经营方式,实现民办养老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床位占比达到70%。

  九、畅行安居工程

  41.提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和建设速度,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建设改造农村四级公路120公里,建设改造桥梁50座;加快农村公交体系建设,开通4个乡镇15条镇村公交线路,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50%。

  42.健全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公共租赁住房计划新开工400套,基本建成600套;城市棚户区安置房建设计划新开工4000套,基本建成3500套。

  43.逐步推进城区天然气置换工作,力争完成1.5万户天然气入户置换任务。

  44.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对2个老小区进行综合改造,重点解决老小区下水道堵塞、道路破损、机动车停车难等问题。

  45.新城区范围内新增公共厕所5座。

  46.新建2个便民疏导点。

  47.基本建成城发邻里中心。

  十、生态环境工程

  48.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加强运行管理,实现全市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

  49.做好应急水源城区应急深井建设和应急水源乡镇深井接管工程。

  50.全市新建4家环保科普教育基地(站)。

  51.对全市四级以上(含)河流进行全面清理,进一步畅通河道水系,净化河道环境,年内完成不少于60%的村居任务。

  52.完成运盐河、灵甸河等2条市级河道,海南河、江淤河等16条段乡级河道整治。

  53.全市淘汰黄标车8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