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

海门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海门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4-01-10 字体:[ ]

——2014年1月6日在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杨曹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在中共海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百万人民,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创新思路中破解难题,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增强了综合实力。2013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0.2亿元,增长14.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2亿元,增长18.5%,名列南通第一,跻身全省八强。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名列《福布斯》“2013年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12位、“最佳商业城市百强”99位、“2013年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18位和“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7位。积极破解发展难题,调整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年投入各类产业扶持资金5500多万元。开展好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年实施超千万元工业项目500个,竣工超千万元工业项目230个。总投资100亿元的香港招商局江苏海工项目落户并部分投产,宝钢精密钢丝、中远钢构、佳铝实业一期等21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规模企业70家、亿元企业9家、10亿元企业2家。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2亿元,增长19.3%,其中工业投资285亿元,增长14%。大力实施“1238”技改工程,实施重点技改项目67个,总投资38.7亿元,分别增长34%和25%。完成工业应税销售600亿元,年净增100亿元,创历史新高。完成新兴产业产值470亿元,增长31.1%。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亿元,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1%,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张謇文化旅游景区建成南通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550亿元,增长38%。组织开展“万人游”、“万车游”等活动,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调整完善市镇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资金存贷挂钩,新引进银行机构3家,全年新增贷款102亿元,晋级“全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市)”。金天投资、佳铝股份在上海股交中心场外挂牌,南通高特佳汇金创投基金成立运行。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建成涵“种养、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15个,高效农业占比达33%,农业现代化建设名列全省第五。海门山羊集体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初审,海门香芋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评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万亩,新增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五有”水利站和“五有”畜牧兽医站实现全覆盖。特色农机全面推广,通过“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初步验收。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全省领先。全面完成地方储备粮轮换。建筑经济全省领先,建安总产值突破千亿,荣获国优奖2项、詹天佑奖1项、全国装饰奖1项,5家企业跻身全省百强。强化土地供应保障,六度蝉联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市”,全年供应各类建设用地4700亩,盘活存量土地885亩,争取点供、独立选址用地指标1300亩。

一年来,我们在开发开放中激发了发展活力。创新招商机制,加强招商力量,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开展针对性招商活动,全年引进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9个,完成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5.4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7亿美元,分别增长76%和126%。指导扶持企业稳出口、拓市场,实现进出口总额18.4亿美元。外经合作持续领先,新签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5亿美元,新批中方境外协议投资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七度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建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和苏中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称号,获批“省创新型试点城市”。成功举办第二届科技节、质量节等活动,建成全国首个质量主题公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1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3%。新增南通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海门科创园、复旦科技园、复华高新园等科创平台抓紧建设。获得省科技进步奖5项,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引进国家专家6名,入选省“双创”人才4名,新增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智示范基地”各1家。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竞争优势,全力以赴打造发展载体平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晋级国家级开发区,获得商务部授权的外资项目审批权限,园区综合实力列全省第11位。海门工业园区叠石桥市场成交额突破500亿元,建成全国首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江苏唯一的全国重点培育“内外贸结合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快速推进。海门港新区“江苏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成功获批,5万吨级通用码头建成并投入营运,南通沿海首条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创园一期竣工,中国医工院海门分院及一批海归研发项目入驻,现代制药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海门高新区斯德雷特光纤等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智能产业初具规模。三厂工业园区加强跨江联动,深化与上海张江和苏州中新合作,“六园一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各镇乡抢抓区划调整机遇,统筹整合资源,谋求特色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一年来,我们在统筹推进中改善了城乡面貌。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论证。加强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完成东洲河滨河景观设计,开展江海路沿线城市设计。加快城市改造更新,全年完成搬迁面积129万平方米,开工搬迁安置房176万平方米。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发展,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在南通县市区名列前茅。城建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地标项目——江海文化公园破土动工,公共卫生中心、江海博物馆、嘉陵江商务大厦、商品流通领域质量检测中心等42个公建项目开工建设。组织实施富江路北延、长江路北延等27项市政重点工程,完成复三新村、东风新村等2个老小区改造,新增停车位4000多个。第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城区日新河、宏伟河、通沙河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新城区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面竣工,并完成部分小区的置换工作。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集中开展城区违章建筑、广告牌整治和小区毁绿、废旧回收站点综合整治等行动,共拆除违章建筑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广告牌1300多块,取缔和规范城区废品收购站点57个,新增城市绿地近20万平方米。推进中心镇建设,出台了扶持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意见,中心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大力实施以“十个一”为重点的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建设初见成效。农村环境逐步改善。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35.6公里,改造农桥127座,新开镇村公交线路2条。完成农村河道疏浚土方900万方,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建成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临海高等级公路、336省道海门绕城段建成通车。崇海大桥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成为G228重要跨江通道。《南通港通海港区总体规划方案》和《南通港吕四港区东灶港作业区总体规划方案》获得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批文,沿海口岸开放已取得国家八部委同意,并通过中编办签审,东灶新河开工建设,小庙洪航道整治工程进入工可编制阶段。沿江宝钢物流一期码头交付使用,新江海河挖入式港池完成码头水域和进港航道疏浚,长江口北支海门中下段岸线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化工园区专项整治、片区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全年查处违法企业60家,整改企业143家,关停企业9家。完成36个减排项目,2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海永乡获批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新建省级生态村7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4个。完成成片造林3万多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8.8%。

一年来,我们在共建共享中增进了民生幸福。组织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全力抓好就业创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超1万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800多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5%。建成10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每万名劳动力拥有高技能人才达496人,列南通首位。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城镇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超9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名列全省前茅。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10元,其中财政补助330元,参保率达99.9%。医疗保险率先实现南通市级统筹、异地刷卡结算。建成企业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投入400多万元为全市退休职工开展健康体检。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扶持体系。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30元和350元,列南通首位。对千余名困难群众实施法律援助。广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全省首创实施对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工作。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2500多人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发放尊老金3500多万元。完成正余、悦来等乡镇敬老院的综合改造。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运行,获评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先进市。教育发展水平全省领先,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评估验收,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抽测全省第一,高考本二以上上线率达64.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统筹安排区域教育资源,组建11个义务教育管理集团,新建、加固校舍8.7万平方米,20所学校建成塑胶化操场,张謇职业技术学校和南通纺院海门港校区迎来首批学生,机关幼儿园、证大幼儿园主体工程竣工,民生幼儿园正式启用。深入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建成1个省级卫生镇、20个省级卫生村。人民医院新院开工建设,第五人民医院通过二级医院评估验收,仁济医院完成搬迁改造并投入使用。文化惠民成效明显,乡镇(园区、街道)“八个有”和村(社区)“六个有”文化阵地建设有序推进,“江海文化艺术展示周”、“四季江海风”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经验全国推广。文化产业加速扩张,重点培育扶持总投资超百亿的60个重大文化项目,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文明创建卓有成效,周江疆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3人获评“中国好人”。妇女儿童事业高效推进,被评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两纲’示范市”。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广泛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多彩。

一年来,我们在依法行政中树立了良好形象。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加强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全面开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成为全省首批“率先完成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的县级市。“海门市长审理复议案件”入选南通十大法治事件。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00件、政协委员提案197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问题解决月、园区专题现场会等活动。提速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和区镇、村(社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行政审批事项进驻率达88.8%,230个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园区乡镇,行政服务“海门模式”全国知名,获评“中国改革十大年度县(市、区)”。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工作,“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受理各类有效信息超6万件,及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超96%。做好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实施农村技防监控工程,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刑事发案稳中有降,大要案件实现全破,公众安全感超95%。建成苏中唯一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九度蝉联“全省平安县(市、区)”,荣获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市)”。继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和领导干部接访活动,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完成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强化审计监督整改,工程审计连续四年核减超亿元。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节约财政资金5亿多元。双拥工作再传亮点,涉军维权工作得到总政和南京军区高度肯定,人防工程市场化维护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全省领先。工商、税务、物价、统计等部门服务发展成效明显,民族宗教、机关事务、气象、防震减灾、老龄、档案、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业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同舟共济、砥砺奋进的一年,是各项事业攻坚克难、持续提升的一年。面对低迷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发展环境,188体育: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中共海门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百万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海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群众团体、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海门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受当前宏观环境影响,全市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较大;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快,产业层次还有待提高,有支撑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还比较缺乏;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仍显不足,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发展瓶颈制约有待进一步破解;公共服务水平与多样化民生诉求还不够适应,政府服务效能还需不断提升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4年主要目标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以稳中优进、改革创新为主基调,围绕“提升小康新水平、建设美好新海门”工作目标,紧扣“率先实现小康升级、率先融入苏南发展”工作主线,着力推动经济转型,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强化城乡统筹,着力改善民生保障,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财政总收入15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4%以上;万元GDP能耗完成省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更强力度促进发展转型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把提高增长质量作为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特色产业打造提质量。坚持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并进,着力打造全国有位次、行业有影响的特色产业。继续实施好“510转型升级工程”,切实抓好十大主导产业的建链、补链、强链,加速形成一批规模效益大、市场占有高、发展前景广的主导产业。发挥香港招商局江苏海工、现代制药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海工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产业链前延后伸,引导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产业集约化发展。大力实施“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全年实施超千万元新兴产业项目200个,实现新兴产业产值560亿元。紧扣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引导家纺服装、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攀升。深入实施“1238”技改工程,全年实施超千万元工业技改项目100个以上,重点抓好万高药业、泰山石膏、金轮科创等单体投资超亿元的技改项目建设。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年实施超千万元服务业项目100个,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0亿元以上,新建城市社区商业综合体2个、南通市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围绕工业项目配套,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推进叠石桥国际物流、沿江保税物流、海门港物流、东洲物流等园区建设,抓好宝钢物流、中交二航局物流等重点项目。积极提升建筑业的工业化水平,扶持南通三建、南通建筑总承包、龙信集团等高等级资质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鼓励建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股份合作、银企结盟、境外上市等方式,不断增强海门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全年实现建安产值1200亿元。面向长三角地区,大力拓展独具江海特色的旅游市场,着手自驾游乐园、城际游艇城网的规划,加快推进环謇公湖景区、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余东古镇、海永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骨干企业培育提质量。重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战略和“小微企业进规模工程”,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大做强企业规模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引导重点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0家,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突破10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8家,超20亿元企业2家。深化“两化融合”,建成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5家。引导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争取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海股交中心等场外市场挂牌企业3-5家。以创牌定标战略提质量。大力实施品牌强企战略,重点培育一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和产品,不断提高海门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件,争创省名牌产品2个以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主导制订标准,从而在市场上、行业中拥有话语权、掌握定价权,力争全年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项以上。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统筹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全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综合运用政策、资金等杠杆,引导企业组建自主研发机构,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全市大中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60家,新增省高新产品、重点新产品6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启动海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建成南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新建省级创新平台2家,形成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企业研发机构为主体、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平台体系。加快“三创”载体建设,新增“三创”载体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充分挖掘科技镇长团资源,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鼓励企业瞄准前沿领域,与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全年新增产学研合作实施项目80项,新建校企、校地联盟5家。强化人才支撑引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保障人才待遇落实,让高层次、紧缺型人才真正“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继续实施“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东洲英才”引进计划,开展“国家专家海门行”、“海外高层次专家海门行”、“海门籍高层次人才家乡行”等活动,全年引进国家专家不少于6人、省“双创”人才不少于4人。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行动计划”,建设校企联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海外人才服务站,设立“中国海门(海外)引智中心”。积极组织用工招聘活动,深化异地劳务合作,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注重优化生态环境。把优化生态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坚持走环境优化增长、生态倒逼转型的发展路径,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千方百计建好绿色家园、守住碧水蓝天,让海门人民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新鲜的空气、享受更宜居的环境。坚守环保门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抓好项目审批工作,坚决不引进、不上马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强化环境执法。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开展更严格的环境执法行动,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对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坚决追究法律责任,对偷排直排、超标排放的企业坚决予以严厉处罚,对按期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污染企业坚决依法关停。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总量减排、节能降耗等刚性指标,全年完成减排项目35个、清洁生产项目17个。突出环境治理。大力开展以PM2.5防控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落实燃煤锅炉改造、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烟尘扬尘和橡胶企业废气治理、黄标车淘汰等措施,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占比达68%。大力开展以饮用水安全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和灵甸污水处理厂化工类废水处理二期工程,实施城镇污水处理主管网工程、镇区(集中居住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达标处理率达90%。集中整治海门河、民生河、12号横河、青西河等4条河流,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二、更新理念深化改革开放

突破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对接国家、省市188体育深化改革的最新举措,从市情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深化全面改革各项工作,构建更富活力、更有效率的体制机制。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积极鼓励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大力发展产权主体多元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整合政务资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继续完善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将188体育的审批事项、更大的审批权限下放镇村,实现由投入开发型政府向创新服务型政府转变。完善财政运行体制机制,强化财政投入导向,统筹安排好各类专项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优化财政稽查和绩效评价。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强化依法治税、综合治税,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保障各项重点支出。严格政府债务管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强化财政风险防范。鼓励金融体制创新,积极发展创投、小贷、担保、租赁等新型金融组织,积极推进债券、信托、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业态,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全年新增有效信贷投放110亿元以上,争取新引进不少于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力争实现科贷支行“零”的突破。创新土地管理利用机制,统筹利用陆海土地资源,深化海域使用权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做好重大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点供或独立选址用地指标,有效破解用地难题。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心组织新兴产业、临港产业等专题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业态好、规模大、带动强的优质项目。全年完成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6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3亿美元。重点抓好马士基物流、喜来登酒店、海永现代农业、中韩文化城等一批在谈重大项目的跟踪推进。充分把握上海自贸区的辐射作用和溢出效应,积极谋划对接上海产业转移,吸引188体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海门。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用足用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扶持政策,招引中建材等企业在海建设出口基地和电子商务平台。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6亿美元。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积极进军国际贸易、矿业开发、能源投资等领域,逐步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扩大境外生产、合作的规模,全力打响海门“新侨之乡”特色品牌,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4.7亿美元,实现境外投资7000万美元。加强外派劳务市场监管,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建设开发区863软件研发、临江新区医药研发、海门工业园区家纺创意设计等平台,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全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0家,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50%以上。

推动统筹融合发展。把握苏中融合发展和南通陆海统筹的政策机遇,加强与上海和苏南在政策体系、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深度衔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完善基础促融合。临海公路连接线、瑞祥大桥、包场大桥建成通车,336省道海门绕城段东延、新常久线东延和东灶新河大桥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着手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继续积极推进崇海大桥筹建工作。打造载体促融合。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的合作,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优质高端项目,抓好海新重工、中远重工、大唐风电等重点项目,建好海宝工业园、复华高新园、建筑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十强。海门工业园区紧抓内外贸结合市场试点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机遇,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加速建设全省家纺产品出口基地,积极打造世界家纺制造贸易中心。海门港新区重点抓好南通纺院二期、城市森林公园、港东大道等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大力发展以海工装备、新能源装备、环保装备、航空装备为主导的临港产业,全力创建省级开发区。临江新区充分发挥产学研融合优势,抓好当升科技、科瑞斯医药等项目建设,推进香港浸会大学(海门)科技研究院、中国医工院海门分院等科研平台建设,力争建成省级高新区。海门高新区加快建设智慧科技城、智能产业城和智谷农业园“两城一园”平台,打造凯盛智慧家纺园等十大产业综合体,全力创建省级高新区。三厂工业园区重抓产城融合和新城建设,完善中兴高新装备园等“六园一区”产业格局,深化与中新集团合作开发,加快打造魅力东城的全新形象。跨江联动促融合。切实加强与上海、苏南等地企业、高校的合作,积极推进跨区域政府合作,通过园中园、共管园、托管园等模式,全力培育一批“海宝工业园”、“复旦高新园”式的新型园区。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土地集约”的要求,全力推进产业综合体建设,努力为跨江融合打造承接平台,全年竣工生产性产业综合体100万平方米,新开工生产性产业综合体110万平方米、服务性产业综合体50万平方米。陆海统筹促融合。大力实施优江拓海战略,加快沿海5万吨级通用码头二期、东灶新河开挖及小庙洪航道整治等工程建设,通吕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年内完工,推进沿江新江海河内港池规划建设及启海港区总体规划报批。深入推进口岸开放,沿海口岸实现正式开放,沿江口岸实现实质性开放。

三、更高水平抓好城乡统筹

全力提升城市品质。深化城市功能布局研究,精心打造“品质之城”品牌。强化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在总规指导下开展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启动部分地块的控规编制工作。加强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面启动府南板块的城市设计工作,完成仁恒长江生态科技城概念规划及启动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强化精品意识,全面推进东洲河绿化景观带、沿江仁恒生态带、江海路新型城市产业带、长江路商业金融带、謇公湖科技产业带等城市板块建设,开工建设科技馆、体育中心等一批公益性项目。大力推动新文峰大世界、商和休闲广场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业态完整、特色鲜明的城市商业格局。积极打造城市绿肺,建设江海文化、兴港、民生和城西等四大公园,全年实施道路配套绿化项目7个,生产绿地项目1个,完成绿化总面积200万平方米,争创“省园林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实施上海路东延、长江路南延和岷江路、嘉陵江路改造等45个市政工程,对海西小区、北海路区域等老小区进行综合改造。实施主要节点及新建道路的亮化工程,美化城市夜景。优化城区交通体系,建设便民公共自行车系统。创新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物业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全年搬迁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商品房、安置房各150万平方米。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交通出行、市场经营、违章建筑、户外广告、渣土运输等专项治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利用地下空间,缓解城区停车难。

奋力打造特色强镇。突出规划引领指导,严格按照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努力建设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镇。坚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进一步优化发展模式,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每个中心镇均启动建设一个不少于200亩的居民集中居住区,新增城镇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镇区污水处理率提高10个百分点。常乐镇着重挖掘文化底蕴,主抓官公岛农业园、弘謇工业园、张謇文化园、麒麟红木园等平台建设,全力建设南通全面发展第一镇。悦来镇着重抓好基础建设,重点发展功能纺织、新型建材、运动器材、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正余镇着重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延伸高端汽配、智能机电等支柱产业,建设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好的创新型乡镇。四甲镇着重发挥中兴电工、金轮科创、南通爱尔思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依托省科技产业园平台推动高端输变电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一流的现代机电产业基地。余东镇着重推动古镇保护开发与现代产业发展并进,彰显历史文化名镇新特色。海永乡着重生态发展,围绕中兴绿宝石、永泰红磡生命养生产业园、玫瑰小镇等项目,发展精致农业、养生行业和旅游产业,打造欧洲风情的生态小镇。

着力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以“百亩家庭农场、千亩现代农业园区、万亩高标准农田”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工程。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向现代农业,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集中资源重点打造3个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10家以上。深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抓好海门山羊产业的规模化及产品精深加工。在上海设立特色农副产品直销店,构建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加快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重视粮食生产储备,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农村水电路桥、能源交通、通讯线路、治污管网等配套建设,新增镇村公交线路15条,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100公里,改造农桥130座。深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加强农村河道保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推进水利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江堤达标工程,启动大脚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农村河道二轮疏浚整治。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完成植树造林4.6万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完善以物业载体为主要增收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转化机制,确保年内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突破50%。积极顺应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征地和农民身份置换等发展需求,完善城乡“三置换”和户籍配套改革,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即征即保。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加强土地流出户的就业和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创业。

四、更实举措改善民生福祉

完善社会保障。更大程度普惠民生,尽力让群众不为饥寒所迫、大病所困、失业所忧、灾害所难。大力推进就业。以“万人创业计划”为抓手,积极推进“全省创业型城市”创建,新增创业3000人,带动就业1.5万人,培育规范创业孵化基地10个以上。健全社保体系。强化城乡社会保险制度衔接,探索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完善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机制。围绕社保扩面,突出增加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确保主要险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补助力度,健全职工和城镇居民大病补充保险制度,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90元/人,其中财政补助390元/人。完善救助体系。继续开展“慈善一日捐”等慈善活动,提高低保、五保、优抚等特殊群体救助水平。引导慈善组织、志愿者、企业等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健全养老体系。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依托、专业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开工建设市养老中心,新建、扩建5家乡镇敬老院,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

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启动实验小学南校区等7所学校建设工程,创建四星级、三星级高中各1所,推进黑龙江大学中法学院海门分院建设,张謇职业技术学校二期主体工程竣工,建成15所“数字化校园合格学校”,完成新建、加固校舍13.4万平方米,完成17所学校的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着眼破解医疗资源紧缺问题,抓紧建设人民医院新院,完成8家乡镇卫生院新建、改造和第三人民医院改造工程。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组建食品农产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4000对。协调发展各项事业。举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健全现代化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继续做好外事侨务、行政事务管理等工作。

促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感召力。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提聚城市发展精气神。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彰显文化引导力。推进人民大剧院建设,启动江海文化艺术中心二期等市级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新一轮农村文化阵地高标准强功能工程,整合拓展江海文化艺术研究院及其8个创研中心的功能,创造188体育精品力作。大力开展“中国(海门)江海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性系列文化活动。聚合文化创新力。深化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产业扶持引导政策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着力培育引导35个总投资150亿元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家纺创意设计、红木艺术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等海门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4.5%。

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社会基础。大力发展和培育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团体等服务类别的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承担部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依法开展公益和中介等社会服务。加强市镇村三级社会管理综合平台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完善扶持政策,深化和谐社会创建,和谐社区实现全覆盖。规范社会秩序。深入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22%以内。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有效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完善领导包案制度,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积极回应网络舆情、社情民意,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确保政府工作依法规范有序。深化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完善行政应诉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加快OA网络办公系统前延后伸。广泛接受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充分发挥市长信箱、“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等平台的互动作用,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解决涉及民生实际问题。

坚持务实高效。加强能力建设。坚持创新创优,敢于尽责担当,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积极抢抓机遇,推动生产要素、政策资源等向实体经济集聚,提高应对宏观形势变化的能力。主动深入基层一线,狠抓工作落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求真务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控制各类非必要的检查评比。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健全干群联系长效机制,推动服务重心下移。加强效能建设。继续完善企业挂钩联系制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坚持清正廉洁。坚持为民施政。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在推进经济发展中,188体育关注民计民生;在加快城市建设上,188体育考虑利民为民;在创新社会治理时,188体育体现便民安民。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从严治政。逐步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加强对重要领域、重点工程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权力行使,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从俭持政。切实增强节俭意识,严格管理机构编制,推进精兵简政。严格预算编制管理,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发展时不我待、重任只争朝夕。让我们在中共海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百万海门人民的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全力夺取跨越发展新胜利,为提升小康新水平、建设美好新海门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