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

南通市海门区三厂街道“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宜居东城”新闻发布会
来源:三厂工业园区 发布时间:2025-11-14 字体:[ ]

时间:2025年11月14日下午2:00

主题:南通市海门区三厂街道“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宜居东城”新闻发布会

地点:三厂街道厂南村会议室

发布人:成京霖 三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黄卯斐 三厂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

    江 逸 三厂街道农建办农艺师

主持人:叶 平 三厂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

邀请媒体:南通日报、南通广电台、海门融媒体中心等

图文实录:

image001.jpg  叶平: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各位参会人员: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宜居东城。

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国计民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三厂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统筹推动、真抓实干,在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果。今天,我们将通过发布会,向大家全面展示三厂街道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

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人员和嘉宾,分别是:三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成京霖先生,三厂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黄卯斐先生、海门区委宣传部道德建设科科长沈扬先生,三厂街道农建办农艺师江逸女士、我是三厂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叶平。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南通日报、南通广电台、海门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由成京霖主任对三厂街道“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宜居东城”工作推进情况作总体介绍;二是由相关领导回答媒体朋友们关注的问题。

首先,请成主任作总体情况介绍。大家欢迎!

成京霖: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百年老镇、幸福东城,举办三厂街道“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宜居东城”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我们“十四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系列成就成果。在此,我谨代表三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各位嘉宾、新闻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三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三厂街道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整合资源,创新举措,大力推进重大农业项目招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社会治理、乡风文明提升等重点工作,先后获得全省“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海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单位、海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第34选区代表联络工作站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青龙河整治成功入选国家长江警示片正面典型案例,建成全省唯一海门山羊产业研究院,打造南通市级非遗项目1个,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一、共谋产业特色发展,构建共富联盟格局

(一)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高标准农田建设快速推进。截至2024年底,三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今年10月份0.6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正式进场施工,计划2026年3月完工,建成后高标准农田占比将超90%。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经过多年非耕地整治和种植结构优化,到2025年,小麦种植面积达4800亩、水稻种植面积达4445.81亩,切实保障粮食单产和总产有序递增。设施农业蓬勃发展。总投资3000万元的中兴村设施农业项目,预计年年产值175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26.5万元,吸纳劳动力70人。旺浩家庭农场经营面积达200亩,总投入1000多万元,年产值260万元,每年增加农民收入近120万元。金盛生态园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双五星单位,累计投资超1.5亿元,目前已成为集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研学交流、户外拓展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

(二)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格局。做大做强“海门山羊”特色产业。充分依托海门山羊产业研究院,对选育的多胎肉用山羊新品系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加大海门山羊的选育和开发利用力度。2024年1月,南通海扬食品有限公司的“红烧海门山羊肉”还获得了绿色食品称号。农文旅融合初具规模。积极推动中兴村打造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特色田园乡村,村史馆、中兴文化园已完善,共富集市、乡村会客厅、沿江露营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入最后攻坚期。

(三)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三厂街道统筹下辖9个村共同出资成立“强村公司”,进军市场运维、物业管理、资产租赁、光伏发电等业务板块。2024年营收达1000万元,利润200万元,为辖区村民提供90多个就业岗位。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扩大业务板块,如新能源汽车租赁、工程代建等业务。

截至2024年末,村总资产规模达1.43亿元,对比“十三五”末增幅44.5%;村均村营收入达148.14万元,对比“十三五”末增幅46.2%。

二、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一)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三厂街道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突破63%的基础上,2024年投入336万元,实施五七河片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十四五”期间农村户厕改造共完成新建1379座,整改1522座,卫生户厕覆盖率95%。辖区生态河道覆盖率达100%,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风貌。1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7个村获评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美丽农村路四通八达

2025年,三厂街道打造“美丽农村路”片区,总投资约1800万元,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白改黑、绿化改造等项目,对接国省干线,贯通村组道路,为产业接轨、要素流动提供良好基础条件。通过“四好农村路”串联起常乐镇张謇纪念馆、汀村、九龙岛文化湿地景区、三厂青龙港1806景区等旅游线路,打造全域特色“风景线”。

三、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三厂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十四五期间,成功申请省级专项资金,对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大生三厂”历史建筑群进行了修缮,恢复其历史风貌。打造南通市级非遗项目1个:海门竹刻,海门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1名。

目前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处,其中南通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3个、海门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4个;建成街道图书馆1个、农家(社区)书屋12个,其中五星级1个、四星级5个;建成文化大礼堂5个、百姓大舞台7个。

打造“东城·青show”“环保卫士”“田间课堂”等文明实践队伍20支,群众性文艺团队5个,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等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系列活动共计38次,服务群众6000人次,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筑牢平安稳定基石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一是提供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投入150余万元升级打造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受理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信访诉求、法律援助、法规咨询等事项。

二是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创新打造“1+1+N”诉调工作模式,即以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以街道群众工作团为矛盾纠纷调处主要力量,联动辖区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及各部门资源,以合力促化解,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街道共受理各类纠纷698件,涉及金额1069.97万。共接待来访94批251人次,会商会办34批58人次,成功化解20件疑难复杂信访事项。

三是坚持社会治理协同联动。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实现对辖区内社区、村居、职能部门精准化派单,形成闭环处置。完善街道、村居“村村通”视频会议系统,实现重点紧急工作统一调度、处理、协商。今年以来,共承办省、市12345热线交办工单348件,区级交办工单1778件。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已办结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六大类事件813起,事件办结率保持在100%,满意率达100%。

三厂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距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历史的传承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下阶段,三厂街道将继续坚持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努力打造产业强、环境美、乡风好、治理优、农民富的美丽新农村,为海门乡村振兴事业贡献188体育更大力量!

叶平:

谢谢成主任!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各位记者可以向出席发布会的有关同志进行提问,提问时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海门融媒体中心:

张謇故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海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抓手,三厂在这方面目前的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请介绍一下?

江逸:

张謇故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厂片区,共涉及7个行政村,涉及耕地面积1.69万亩,覆盖人口2.42万。该项目总投资1906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投入150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与自筹资金共计406万元,主要包含道路白改黑、生态河道护坡、沿线亮化和绿化以及安装垃圾分类亭等工程,截至今年9月底全部完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对辖区人居环境提升具有多方面积极作用:一是硬件设施全面升级。片区化建设能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如集中整治农村污水、垃圾,完善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解决分散治理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统一规划辖区道路、公共绿地、停车场等,让村容村貌更整洁有序,从根本上改善居住条件。二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通过片区统筹,可集中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如河道清淤、植被补种、农田污染治理等,形成连片的绿色生态空间。此外,推动垃圾分类,减少污染源头,让乡村生态更宜居。三是乡风文明建设加强。片区内通过村民议事会、文化节等,增强集体凝聚力,推动形成文明乡风。同时,环境改善会潜移默化影响村民习惯,促进垃圾分类、爱护公共设施等行为养成,实现“人和”与“环境美”的良性互动。综上,片区化建设通过系统治理、资源整合,全方位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让乡村既具生态颜值,又有生活品质。

南通日报:

结合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中的“产业兴旺”和三厂实际,请介绍一下如何通过完善基础配套(如交通、生态工程、高标准农田)与产业发展(种养殖、农文旅、加工等)相互赋能,构建可持续产业发展生态?

成京霖: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我们通过不断完善镇村两级基础配套设施,吸引一批重大农业项目落户三厂,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从而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能级跃升。

一是配套先行,筑牢产业发展硬支撑。交通和生态是产业发展的“先手棋”,近年来,先后实施厂洪路、望江路拓宽、秀山路东延等工程,合力配合建设沿江堤顶路,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白改黑”升级工程,彻底打通农产品外销和游客往来的“大动脉”,破解了以往“运输难、可达性低”的瓶颈。实施生态护坡工程,生态河道覆盖率达100%,为绿色产业发展筑牢生态屏障。今年我们还启动了6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整合优化,夯实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二是招引项目,激活产业提质源动力。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全力推进农业重大项目招引。总投资5亿元的乐轻食品年产10万吨无菌冷灌饮品项目,全面达产后年新增销售将超3.5亿元,税收1500万元。积极引导常海食品盘活西厂区上马年产6000吨异麦芽酮糖醇技改项目,计划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年产值超5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常海。总投资3000万元的中兴村蔬菜保供基地,建成后预计年产蔬菜4000吨、年产值2000万元,能稳定带动80-100人就业,年增农民收入超400万元,打造沿江现代农业示范标杆,让乡村产业“造血”功能持续强化。

三是双向赋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便利的基础配套、优美的环境能够吸引188体育的客商投资农文旅项目,让当地的农产品品质更优并且能够提升物流效率,打造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和生态休闲目的地,为实现强村富民提供坚强支撑;而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能有188体育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同时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争取上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反哺生态治理和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让老百姓在产业兴旺中收获188体育的幸福感、获得感。

南通广电台:

从乡村治理维度,三厂街道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村民参与、制度保障”,实现“治理有效”与“生活富裕”的协同共进,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黄卯斐:

三厂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每月村庄清洁日活动,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激发村民参与,通过“强村公司”等业务,让村民从产业、治理中获得收益与话语权,主动投身乡村建设,如参与农田维护、乡村环境监督;制度保障上,有项目资金投入、建设时序等规范,也有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治理有效”保障产业有序发展(如交通、生态工程顺利推进)、乡村秩序稳定,为“生活富裕”创造环境与条件;“生活富裕”提升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能力,反哺治理效能升级,二者协同,让乡村既有规范有序的治理格局,又有产业兴旺带来的收入增长,三厂街道在全区率先实体化运行强村公司,业务板块日益多元化,已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平台,从组织、参与、制度层面,筑牢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与经济根基,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有机统一。

叶平:

感谢大家对三厂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今天的记者提问就安排到这里。如果媒体记者还有相关的问题,欢迎会后和三厂街道的相关部门作进一步交流。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