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区修电梯、补外墙,我们总猜‘这钱花在哪儿了’。现在审计人员拿着工程量清单到现场对账,核减多少钱都公示,心底亮堂多了!”8月底,海门街道海西花苑小区业主王阿姨,指着单元门口张贴的维修项目审计公告,笑着跟邻居念叨。
今年,海门聚焦业主关心的“维修资金怎么花”难题,打出第三方审计、全流程监管、多部门协作的“组合拳”,把房屋“养老金”管得明明白白,让居民住得更加安心。
现场审计“挤水分”
8月的海门,酷热难耐,中南世纪城小区的电梯机房内更是犹如“蒸笼”。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和第三方审计师蹲在地上,手里攥着工程量清单,逐件核对刚更换的电梯部件:“曳引机型号对得上,但钢丝绳米数多报了30多米,得核掉!”
这个建成已有10多年的老小区,3部电梯频繁“罢工”,业主急切盼望大修。今年6月申请维修资金时,施工方报价5.03万元。审计一查,发现了问题:人工费比市场价高出10%,部分零件报价也虚高。最终,经过审计定价4.89万元,核减掉0.14万元,为小区业主节约了维修资金。
类似的“省钱”案例还有不少。悦榕墅花苑5幢1、3、4单元楼道门厅钢化玻璃更换,施工方报维修费3.5万元;东江嘉园11幢地下室水泵、楼道灯、地库灯更换,施工方报维修费4.8万元。审计人员市场询价后,两个项目分别花费3.16万元、4.4万元,共节省了0.74万元。
“每一笔核减下来的资金,都直接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区住建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现场查勘、市场比价等方式,有效杜绝了虚报冒领、资金流失等现象,让维修资金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全流程管牢“钱袋子”
维修资金规范管理,核心在于海门区住建局搭建的坚实“监管架子”。新出台的《188体育加强南通市海门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监管方案(试行)》,将住建局土建、安装、消防等领域专家纳入监督组,从申请到结算全流程“盯梢”,先明确规矩,再依规办事。
在技术支撑方面,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的两家第三方造价审计机构,如同为维修资金装上了“火眼金睛”。“我们不仅开展事后结算审计,还提前介入事前预算审核环节。”区住建局维修资金管理中心负责人说。今年7月,龙信广场申请动用4.96万元维修资金维修25幢楼前面地面塌陷及门口台阶,审计机构在预算审核阶段发现,施工方选用的材料及人工报价高于市场行情,调整后预算降至3.31万元,从源头避免了资金浪费。
维修资金监管体系还向信息化升级,让监管更加高效。如今,工作人员在系统录入项目时,系统会智能显示同一楼栋已申请过维修资金的项目,既提升录入准确性与便捷性,又能杜绝因重复维修导致的资金流失,让项目管理更清晰有序。
好钢用在刀刃上
“维修资金可是房子的‘救命钱’,一分一毫都容不得乱花。”区住建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负责人强调,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会第一时间分类处置,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为了从源头规范流程,部门还定期组织维修资金使用培训,邀请专业人员为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解读政策细则与操作规范,帮助其提升合规意识,避免因流程不熟悉导致的资金使用偏差。
监管成效正逐步惠及188体育业主。浦民小区的业主李大爷感慨道:“以前小区维修总是拖拖拉拉,现在不仅效率高了,钱也花得明白,我们住得更舒心了。”
下一步,海门区住建局将继续完善维修资金监管体系,大力推进线上审批,减少线下流程耗时;同时加大对老旧小区维修项目的重点监管力度,让房屋“养老金”真正成为保障业主权益、改善居住环境的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