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

当前位置: 188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告公示
2021年度区级机关部门改革创新奖入围项目公示
来源:区级机关部门改革创新奖评选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19 字体:[ ]

根据《2021年度区级机关部门改革创新奖评选办法》文件精神,经认真审阅和初核,共确定66个入围项目,现对65个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2年1月19日—2022年1月23日。

附:2021年度区级机关部门改革创新奖入围项目简介


区级机关部门改革创新奖评选工作办公室   

2022年1月19日       

 

2021年度区级机关部门改革创新奖入围项目简介

序号

申报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

1

区纪委监委

打好行业规范“组合拳”,纠治医疗领域“隐形病”

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将整治医疗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今年民生领域的一项重要监督工作,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欺诈骗取医保基金问题,立足职责定位,细化工作举措,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通过打好全面摸排、系统查纠、狠抓规范“组合拳”,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全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

区人民法院

构建执行工作全流程无纸化运行模式

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打破传统惯性思维,大胆改革创新,在南通全市率先探索建设执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获全市推广,成绩喜人,值得肯定。现阶段,全国各地法院正加速向以信息技术为重要内容的执行方式转变,海门法院将充分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执行无纸化的再发展。继续加大投入软硬件基础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执行实践的深度融合,继续提升执行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3

区人民检察院

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长江口生态公益保护跨江跨区检察协作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要求,围绕“加强跨江跨区检察协作,助力一江两岸同步治理”主题,与上海崇明、宝山、苏州吴江等检察机关建立跨区域一体化办案机制,在信息共享、调查取证等方面协作配合,成功办理了一批涉长江生态环境案件,并通过督促生态修复、发挥检网融治优势实现水域日常管理全覆盖,将监督触角向“事前”“事后”延伸,为守好出江入海生态屏障贡献了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

4

区委办公室

创新构建“三个三”工作体系,当好党委科学决策的“智囊团”

紧紧围绕大局、时时聚焦大局、处处服务大局,健全日常信息、紧急信息、直报点信息报送“三个网络”,用活学习培训、通报督促、约稿沟通“三项机制”,完善服务上级、服务本级、服务基层“三级服务”,创新关注的广度、挖掘的深度、撰写的角度,报送了一大批有价值、有亮点、有特色的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推动工作提供了高质量信息保障。全年创新编发《信息快报》50期,被上级采用信息282篇、省领导批示3篇,在全省区级排名第4位,得到省委办公厅发函表彰。12月29日,作为苏中苏北唯一县(市、区),在全省党委信息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5

区人大办公室

持续深入推进“十件重点实事”,发挥重大决定护航高质量发展作用

找准融入大局、改进民生的结合点,用好重大事项决定权,聚焦并推动“城市人口导入、农村泯沟治理”等十件实事落地见效。财政5年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非等级河道整治、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农民建房办证等事项,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委书记郭晓敏批示肯定“围绕全区发展大局,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体现了人大担当作为”。

6

区政府办公室

创新项目服务“三化机制”,促进沿江沿海“五带融合”

打造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战略系统工程。区政府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职能,创新实施项目服务“三化机制”,即谋篇布局系统化、工作落实清单化、服务协调常态化,压紧压实各相关区镇和部门责任,全力打造东布洲长滩公园、青龙港生态绿地、张謇公园、謇公湖生态绿地、湿地植物公园等5个示范段精品工程,全面推动风光带、城镇带、乡村带、创新带、产业带“五带”融合发展。上半年在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考评中位列南通第一,预计全年稳居南通第一方阵。

7

区政协办公室

以“四服务”为抓手,深化“三走进一联系”

研究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主席会议成员以上率下,带领全区政协委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謇行·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民生专题月”等活动,深入开展“四服务”活动,清单化推进、闭环化落实、常态化开展,向区委区政府报送了一批意见建议、为基层群众化解了一批“急难愁盼”。共形成问题清单205张,主席会议成员为基层解决问题228个、区镇履职小组解决问题601个。

8

区委组织部

“三树三争”全面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三树三争”以“树示范标准、争创‘五好班子’,树示范标杆、争当‘五强主官’,树示范标兵、争做‘五优副手’”为主要内容,通过实施“铸魂蓄能、赛绩竞标、活力提振、先锋领航、塑身正形”五大行动,创新“东洲思享”领导干部学思践悟月月谈、“蓄力东洲”能力提升计划、“六线蓄能·百干增智”实践锻炼行动、“东洲尖兵讲习堂”、“逐梦东洲”公务员练兵比武等一系列活动载体,全面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南通市“勇当全省排头兵、追赶跨越比贡献”月度评估中,海门列全市第1。“三树三争”经验做法先后获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日报、《半月谈》、《江苏组工信息》、人民网等推介。

9

区委宣传部

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十个百”,激发海门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新动能

海门区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开展“十个百”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南通市现场推进会2次和南通市青少年专题现场会,成立全省首家“四史”宣讲工作室,组织全省首个理论成果发布会,“童心向党”十个百实践活动落地生根,“红色能量包”“红色驿站”等“海门做法”在央视和省市媒体报道200多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办结率列南通各县(市、区)首位,得到南通市委王晖书记批示肯定。中央第五指导组,省委常委、宣传部张爱军部长,省委党史学教办,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等领导多批次专程来海指导,均给予充分肯定。

10

区委统战部

张謇故里张謇情,凝心聚力筑同心

引导民营企业家以先贤张謇为榜样,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争做“张謇式”企业家。开展“商会+支部”党建工作模式,以“一商会一品牌”党建品牌创建、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引领企业家坚持正确道路的方向;开展“学习张謇精神、增强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教育、助力“张謇式”优秀企业家评选等活动,厚植培育“张謇式”企业家的土壤;建立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打造银企合作、教育培训、维权服务等平台,构筑企业家轻装前行的营商环境;在民营经济人士中开展“学张謇担责任”活动,助力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展现企业家服务社会发展的担当。

11

区委政法委

建设全省首家社会治理融媒体中心,构建新时代政法宣传舆论工作新格局

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区级社会治理融媒体中心,实现了政法宣传舆论工作的新突破。相关经验先后被学习强国、江苏长安网、江苏法治报、中国江苏网等媒体宣传报道,《江苏政法》《南通政法》简报推广,“海门政法”等政法新媒体5次跻身全省政法新媒体影响力排行前十榜单,宣传绩效南通领先,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全区政法队伍满意度达97.93%,列南通第一、全省前列。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驻点指导组、南通市委政法委相关领导亲临调研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

12

区委编办

做好“腾、引、提”活水文章,推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与服务发展需求这一矛盾,强化系统思维,创新工作举措,通过推动“小散弱”整合、设立“周转池”统筹、实施“全链条”监管,做好“腾笼换鸟、引水拓源、提质增效”文章,用好用活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全力服务保障好全区重点民生领域所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相关改革创新举措,被中央及省级机构编制网刊登与推介;对上成功争取500名“周转池”编制,用于化解全区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与编制供给矛盾。

13

区委老干部局

银发“三力”助“三农”,铺就乡村振兴路

积极响应区委188体育“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按照“围绕‘三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三农’”的工作思路,找准“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这个着力点,把夯实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实现抓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三力”齐发引领老同志助力“三农”工作,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发挥余热。

14

区委党史办  

扬“红船”风帆,当“红传”尖兵——党史学习教育“十百千万”工程

与10家单位开展“党史联学   党建联盟 实事联办”,形成“党史人医为群众办实事”等特色党建品牌3个,公布共建项目清单4批20个;完成80篇红色故事、53篇红色地名、47篇红色记忆寻根专栏连载;在省级杂志发表文章29篇。举办全区“百场党史图片巡展”24场、接待单位71家、干部群众近万人次,受中央第五指导组、各级党史学教办肯定,各级媒体报道24篇;开展专题巡讲143次,开设电台史志节目12期;举办全区线上线下党史知识竞赛,群众参与量近2万人次;完成《中共海门地方史第三卷》6000册、《革命风潮》《抗日怒潮》《改革大潮》《解放热潮》《建设新潮》9000册、《峥嵘岁月 可歌可泣——海门抗战人物剪影》1000册出版工作。

15

区委党校

打造红色教育风景线,凝聚高质量发展向心力

创新“传承红色基因”载体,通过“红燕送理”“红色展览”“红色智库”等项目,着力打造红色教育风景线,高质量服务基层党建,凝聚全区党员干部高质量发展向心力。党建服务基层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宣讲或提供党史教育服务350多场次,线上线下服务党员干部和群众20多万人次,有关特色创新工作被学习强国江苏平台、人民网、南通电视台、南通日报等线上线下媒体宣传报道50余次,并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及省委党校副校长孙文华肯定性批示。

16

区融媒体中心

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探索建立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新闻”上积极构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政务”“服务”上移动客户端“无线海门”将群众高频使用的服务模块嵌入,同时为党委政府提供政务新媒体平台账号托管运维;“商务”上打造全媒体经营方阵,同时参股科技企业。通过这一运营模式,区融媒体中心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全媒体传播格局,增强了综合服务和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为海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全媒体力量。

17

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以治理创新赋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

主动作为,以“三化”助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区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并作出批示。相关做法被学习强国、新华网等报道。在集约化上创特色,设立工作专席,落实专人负责受理、流转。形成调研报告6期,均获区领导批示。在微信公众号增设“文明随手拍”和“应知应会”答题功能。在精细化上谋实效,纳入网格员职责清单和考核范畴,增加“文明创建”事件模块,组织开展大走访,累计发现相关问题6392件。在信息化上求突破,日常路段视频巡查,监控盲区无人机监测。在重点路段补盲监控布点,探索AI分析、智能抓拍、自动预警问题376件。

18

区发改委

聚焦服务区镇部门,系统化推进高质量发展

精心谋划全年任务,坚持系统化、科学化、个性化思维,研究制定区级层面(区镇、部门)高质量发展及经济运行考核办法。牵头区镇、部门找问题、想对策、强推进,充分发挥经济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考核工作机制,注重依托指标数据共享平台,运用“交办函、提示函、预警函、督办函”,闭环推进数据上报、核准、反馈全流程,较好地实现了指标“补短固长”。上半年和三季度高质量发展共性指标监测南通七县(市、区)第一,个性化指标序时完成情况领先,月度评估考核连续六个月(5月份开始考核)保持南通第一。

19

区教体局

赓续张謇精神,创新教育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新机制

入选省级精品红色研学路线,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最大特色,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五指导组多次来海,推介海门经验。新建张謇系列学校,通过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现场验收,全面支撑起城市发展空间。成立建筑、托幼等多个产业学院,与企业互聘教师36人,共建共享实训基地25个,为海门地方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500多人。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新增南京溧水、徐州新沂、宿迁泗阳、宿迁滨湖等4个合作办学地区,持续放大了张謇教育品牌。

20

区科技局

重塑科技创新体系,构建“1+2+2+N”工作运行模式

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角度,着力构建“1+2+2+N”工作运行模式,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性重要创新支点城市”。1个行动纲要:出台“创新海门”三年行动意见,落实“三个一百”目标行动。2个行动机构: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运行科创办和科创项目专班,科创项目招引培育50个,南通第二。2支行动队伍:组建科技政策辅导员和首席科技官队伍,服务企业超300余家。N个行动机制:出台“创新海门”系列政策文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433家,增幅达164%;高新技术企业257家,增幅达8.4%,增幅列南通第二;省级研发型企业1家,实现南通零的突破。

21

区公安局

实施“新百千万工程”,打造新时代公安群众工作新样本

通过建立全覆盖网格及微信群,将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网络,最大程度动员了海门各社区、行业、领域等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愿为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作贡献、能弘扬正能量的社会中坚力量,协同参与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力,创新走好新时代公安工作群众路线,传承发扬“枫桥经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精细化、现代化,为践行新时代群众工作路线提供了海门样本。

22

区民政局

建立养老“生命在线”,全面实现智慧康养

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智慧康养的“链式”养老,实现“十分钟服务圈”。全区投入1400多万元,居家上门服务60多万人次,组织参加南通市第二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2个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实施智慧康养,为服务员配备GPS,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和分类管理;将智能床垫、中医脉诊仪、生命监控和智能水表等设备接入智慧养老平台;深化“移动诊疗方舱”功能,通过网络建立名医专家“远程诊疗”的快速通道,实现送医上门。

23

区司法局

试点网络赋强公证,助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公证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职能,积极为企业健康发展开辟绿色通道,集中力量全力保障融资难题,帮助企业化解经营风险、渡过难关,对有关公证申请切实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优先出证,切实化解银行信贷金融风险,以公证服务技术革新助力实现法治营商环境“全新一跃”。

24

区财政局

实现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智能化实时管控,构建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管理服务机制

以“项目大统筹、资金大预算、部门大联动”为方向,坚持“规则在先、规范操作、民生优先”的原则,着力打造“三融三跨”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体系。通过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完成60多个新建项目入库论证;强化概预算审核,核减165个项目资金近1亿元;突出数据分析,纳入下一年度存量项目151个,总投资65.4亿元,在全南通各县市区率先实现了集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闭环体系。

25

区人社局

“三三”工作法,打造服务企业用工海门样板

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企业发展为大局,创新实施“三三”工作法,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转型过程中的招工用工、职业培训、人才引进等问题。通过政策清单、需求订单、快办清单“三单共建”,提升就业服务新内涵;拓展云端招才网、专场招聘网、内部流动网   “三网互通”,搭建人才招聘新模式;落实真金白银、用好技能派司、激活人才引擎“三力齐发”,释放企业发展新动能。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12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27万人。成立5家区外人才工作站,新建10家劳务基地,引进大学生5700余人、外来劳动力2500余人。建立296家企业首席技师工作室,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2.9万人。

26

区住建局

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

为创建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区住建局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并以99分的高分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创建经验在住建部主办的《建筑》上刊登,全国推广。创新机制,绿建之区“生机盎然”。通过布点、连线、扩面的战略创新,全面打造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亮点突出,绿建之区“璀璨夺目”。通过超低能耗建筑、建筑产业化、示范项目探索的科技创新,助力建筑产业低碳升级。持之以恒,绿建之区“蓬勃发展”。坚持以“总规控规为基础,城市设计为载体,绿色生态专项规划为抓手”的制度创新引领未来,不断提升海门生态宜居水平。

27

区城管局

给城市“去油净烟”,还家园“蓝天白云”——餐饮油烟智能平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城管力量,上线“餐饮油烟在线监测平台”,通过“技防+人防”手段,完成全区541家餐饮单位,共计612个监测点位安装联网,将全区经营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大型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烧烤店油烟排放情况纳入实时监管,通过系统平台和APP应用双渠道,借助“预警+报警”双提醒等功能实现餐饮油烟智能监管。共计推送商户预警、报警信息10906条,开展专项整治12次,出动执法人员600人次,督促餐饮单位整改各类油烟问题89起。在南通区域实现“两个第一、两个唯一、四个率先”,积极打造地区标杆、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餐饮油烟在线监测平台。

28

区交通运输局

打造“城乡一体·智惠全域”服务品牌,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质效

高标准编制城乡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高质量建设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高品质供给城乡公交服务,高效能构建城乡物流服务体系,高要求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治理水平,打造“城乡一体·智惠全域”服务品牌,交通建设工作获省政府激励表彰;创成全省首批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全省农村物流示范区,纳入国家交通运输部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创建县名单,全国首家实现精准导航进村组,海门城乡交通运输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29

区水利局

“铁脚板”跑出移民服务“加速度”

坚持领导带队心联心、结对帮扶心联心、入户调查心联心,与59户三峡移民结成“命运共同体”。先后为15名三峡移民子女提供助学帮扶,让移民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投入约790万元,化解移民群体住房困难问题。通过创新开展产业扶持、技术帮扶、技能培训等手段,为移民群体解决大病救助、就业创业、种植养殖等需求,用实实在在的关爱行动让三峡移民留得住心、富得起家。

30

区农业农村局

打通执法“神经末梢”,构筑禁捕“智慧大脑”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开始十年全面禁捕。区农业农村局重拳出击,创造性采用“人防+技防”的方式,通过构建“群管群护”网格化监管体系,跨地域、跨部门执法联动,打通执法“神经末梢”。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应用“智慧苍穹”长江大保护平台,实现了全流域、全天候、立体式、可视化的精准打击,构筑起禁捕“智慧大脑”。对非法捕捞行为切实做到了既精准打击,又全覆盖式监管,长江禁捕成效显著。长江涉渔案件41起,较2020年下降45%;未发生涉渔刑事案件,较2020年降幅100%。

31

区商务局

数字赋能“台·仓”联运,助推家纺产业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全区家纺产业链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抓住家纺市场协同发展机遇,充分运用好大数据和外贸新业态,构建全球贸易系统供应链,以新业态培育新出口,推动全区家纺产业由传统粗放型向数字智能型升级,不断扩大海门外贸出口。通过搭建外贸功能平台、培育飞地跨境电商产业园、完善优化市场采购贸易平台功能、强化家纺出口数据分析等一揽子、系统化工作,为解决海门外贸企业发展痛点提供良药,最终实现全区外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2

区文广旅局

创新实践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建设

规划引领创新突破,张謇记忆轴总体策划方案顺利完成,形成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项目建设遍地开花,四大片区建设全面启动。记忆轴线成为沿江沿海风光带、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个运营项目柳西半街开街以来异常火爆,成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特色样本。文旅品牌全面打响,培育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打造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个,省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文旅系统获评五年一度的省文旅先进集体。

33

区卫健委

创新运行体制机制,构建医养结合“海门模式”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188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六个高质量”发展,创新“3+3+N”运行体制机制,即提高医养“宽度”“厚度”“深度”三个度,实施 “公建公办、公建民营、民建民营”三模式,“N”个部门齐协作,实现区域内养老机构全覆盖,务实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为14.6万名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实现街道护理站全覆盖,4家护理院纳入医联体管理,不断提质增效,推进卫生院分院“两院一体”建设,全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构建医养结合“海门模式”,切实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助推全面小康的高水平实现。

34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高水平实施“五大工程”,高质量决胜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实施“数字云端、六进六入、优待实事、荣军专享、清单清零”五大工程,打造海门“东洲周”拥军品牌,夺取省双拥模范城创建“九连冠”。在全省率先探索退役返乡报到“一件事”改革,返乡报到10分钟办结。开通南通首个“抗美援朝烈士家属DNA检测”绿色通道,率先实施驻地部队军人购房补助、随军家属自主就业补偿,设立首家“英雄烈士公益保护诉讼联系点”。8918名优抚对象、18万条优抚信息“一键式”查询。制发“通通优”拥军卡,3万多名退役军人享受购物打折、免费乘车和旅游。设立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惠及50多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300多家商贸企业开展“拥军优属优惠月”活动,“拥军优属公益创投”项目进阶“赋能型”精准帮扶,1300多人次受益。

35

区应急管理局

量化评估、社会共治,引导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探索制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评估标准》,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并创新评估结果运用、寻求社会共治,激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引导企业更好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着力解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最后一公里”“冷”的现象。同时总结形成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宣传、推广,为海门安全生产工作增添特色亮点。

36

区审计局

做国企发展“最佳合伙人”,海门区首创审计监督专员制

制定《区属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专员管理办法》,成立审计监督专员委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细则,同月向区属三家国企派驻3名审计监督专员。审计监督专员先后列席集团董事会6次,对企业50多项工作进行了日常监督。目前,3家区属国企基本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直接领导全面负责的内审工作架构,已配备内审人员10名,累计开展审计项目13项,提出建议39项,促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18项。区属国企房地产开发项目督查情况审计专报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出台《区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被区委考核办纳入区级年度综合考核内容。

37

区国资办

强化源头管控,坚持放管结合,全面激发园区国企改革新动能

针对园区国企成为国企改革薄弱环节这一现状,提出“强化源头管控,坚持放管结合,全面激发园区国企改革新动能”的立项课题。通过调研座谈、专家论证等途径,制定《南通市海门区加强和改建园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对园区国企优化监管、深化改革,四大园区国企现代企业治理机制逐步形成,实体经营水平有效提升,融资成本有效降低,全面推动国企混改及上市路径有效谋划。园区国企预计营业收入、利润同期增长39.44%、14.91%,园区国企实体化发展步入新阶段。

38

区行政审批局

长三角一体化“崇通”政务服务合作海门示范点

建立“崇通”政务服务合作海门示范点,与上海宝山、安徽安庆等12个地区建成沿长江城市带“政务服务通办圈”,与山东阳信、惠民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开设“跨省通办”、“崇海专栏”等线上线下服务专窗,实现132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为异地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跨区域政务服务。

39

区市监局

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用,促进家纺产品质量全面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88体育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家纺产业为重点,探索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路径。成立全国首个“家纺质量合作社”,融合质量管理、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质量基础要素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推动产品质量全面提升,该创新实践获国务院“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表彰激励(江苏唯一),为全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海门智慧和经验。

40

区统计局

推动建立“三联动、三监测”工作机制,全力构建“大”统计工作格局

推动建立“板块+部门+专业”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优化统计监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大”统计格局基本建立,经济工作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统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七人普”工作受省级表彰。各项考核全面领跑,经济发展稳中有进,GDP增幅持续第一,高质量考核稳居榜首,月度评估独占鳌头,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区第25位。基层基础成效明显,形成覆盖11个区镇47个部门的189人统计网络,为全区经济运行保驾护航。

41

区医保局

构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打造“家门口”医保便民驿站

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为支点,扭住老百姓烦心事、揪心事,创新构建“1+3+N”为框架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打造“就近能办、一窗多办”服务新模式。抓牢典型区镇引路、医保医院联动、关注服务最基层三大关键,全面打造家门口的医保服务站,形成了“15分钟医保服务圈”海门样板。建成区镇医保服务站4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建驻点医保服务站6个、村级医保服务站1个、银行医保服务点42个,已办理医保事项超过2万件。成功创建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3个,位居南通各县市区第一。

42

区信访局

加强源头化解,提升治理成效——推进城乡建设领域信访矛盾整治

推进城乡建设领域信访矛盾整治是海门社会治理方面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创新工作措施、全力攻坚化解,取得显著成效,位居南通市前列,国家信访局、省信访局登记量同比下降幅度达11%,是南通市仅有的同比下降的三个县(市、区)之一。城乡建设领域信访矛盾整治工作成为全区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亮点工程。

43

区金融监督管理局

构建“1+2+N”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构建“1+2+N”金融服务体系,实施“高举一面旗帜、建成一支队伍、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四大工程,全区重点金融指标运行稳中有进,金融生态环境更加优化,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南通第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再上台阶。特别是有效化解了一批行业重点企业资金链风险,切实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较好贡献。

44

区供销合作总社

推广农药零差率绿色配供、创新废弃物回收机制,服务生态文明新农村

通过创新“统分”工作机制示范引领,创设全覆盖网络、拓宽宣传渠道、优化转储处置机制,在零差率配供农药严格采购低毒低残留高效绿色农药的同时,不断创新农药废弃物的回收机制,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由碎片化、无序化、粗放化向全覆盖、全量化和规范化转变。全民参与度明显提高,超额完成年初各项指标任务,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村绿色发展。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在全省领先,获得省先进县(区)称号。

45

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中心

“一创三优”,节资增效

创新管理方式,全面贯彻项目建设“优快省”理念,全过程开展节资增效行动。优化设计方案、优化招标过程、优化施工管理,降低项目建设投资。专业代建凸显实力,精神卫生中心等5个项目优化设计节约资金达8391万元;代建项目优质优价,今年取得“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各一项(海门唯一),“紫琅杯”四项(海门共五项),上述项目招标优化节约资金6158万元;项目概算控制有力,以图书馆项目为例,在批准概算资金偏紧的情况下,通过建设过程持续优化,节约概算资金2018万元。

46

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推行全生命周期招投标服务新模式,助力重大项目纾困解难

大力推行覆盖标前标中标后全生命周期服务重大项目新模式。全程服务跟踪,排出35个超亿元政府(国有)投资重大项目,成立专班,精准服务,已完成和进入招投标程序项目达97.1%,18个已招标项目节资12.3亿元。全力对接主体,突出国有企业重大项目招标主体地位,业内率先出台区属国有企业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指引,助推国企发展。全面优化环境,推行中标人约谈和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的监督管理新样式,全省县(市、区)唯一一家入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创新项目,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政府采购百强区,获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卓越奖”十佳,南通营商便利度考核持续第一。

47

区住房建设服务中心

强化“1+N机制”,全力保障经营性用地出让

研究制定相关搬迁政策及激励机制,加快低效企业搬迁步伐,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为城市建设及财政收入做好有力支撑。通过完善机制、合力推进等工作举措,充分强化“1+N机制”,发挥“一办五组”联动作用,实现“攻坚突破有目标、项目推进出成效”。经营性出让土地搬迁成效显著,结转攻坚任务剩余户数为历年最低。

48

区投资服务中心

推行项目管理四大新机制,打通项目落地堵点

推行“项目闭环管理、挂钩联系项目、半月龙虎榜通报、双周分析例会”四大新机制,助力大项目招引取得新突破。全区新签约项目106个,总投资1663.8亿元。其中超10亿元重特大项目60个,超50亿元项目5个,超100亿元项目4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行项目闭环管理机制,构建项目全周期闭环推进体系;实行挂钩联系工作责任制,提升招商工作组织化程度和水平;实行半月“龙虎榜”通报机制,营造比学赶超工作氛围;实行双周项目分析例会制度,提升项目评估能力水平。

49

江海博物馆

弘扬张謇精神,推介诗画海门

确立“弘扬张謇精神,推介诗画海门”的特色工作总基调,锐意改革,积极创新,努力争创一流业绩。推出两大特展品牌《张謇“实业报国教育兴邦”特展》《江海毓秀——馆藏精品书画展》,巡展全国六个城市,线上线下超过500万人次参观展览,大大提升了“张謇故里,诗画海门”的影响力;自主知识产权展览入选“江苏省馆藏文物十大精品展”,成为南通市唯一入选的博物馆;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年共计超35万人次进馆参观,获评“江苏省最美文化空间”。

50

区总工会

实施“匠心逐梦?奋斗有我”系列行动,激励广大职工勇当重大项目推进先锋

结合建党100周年开展职工党史知识竞赛、开展党史下基层宣讲、颂党恩书画展、红色经典诵读、唱党恩职工才艺大赛、赠阅红色书籍等系列活动。开展“海门工匠”评选,举办颁奖典礼,加强工匠典型宣传,创设工匠梦想讲坛,成立劳模工匠讲师团,开展进企业宣讲。以劳模工匠为领衔推进工作室建设,命名示范工作室、党员先锋岗、优秀师徒、优秀班组长、推进圆梦行动等。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建设工程开展万人劳动竞赛,创建工人先锋号、命名职工重大项目建设标兵、创新能手、“绿色发展”标兵、满意服务明星等职工系列十佳。

51

团区委

点亮梦想,用爱铸就事实孤儿“温馨港湾”

该项目在全省“梦想小屋”集中交付暨结对关爱服务启动仪式上荣获省级表彰。高标准建设“梦想小屋”,聚焦全区6-16周岁“事实孤儿”为重点的困境青少年群体,通过“建筑企业+捐建”和“爱心企业+资金”模式,严格落实“三面六物”改造标准,高质量完成首批28间小屋升级改造和验收交付。高起点创新关爱项目,开设省级示范“爱心暑托班”1个,区镇级“爱心暑托班”15个,覆盖青少年2000余人次。组建“1+3”模式帮扶团队,走访300余名困境青少年,发放物资50余万元。组建“青春护航团”,发布“医法护航”专题视频,线下实现微心愿320余个,覆盖青少年4200余名,助力“事实孤儿”成长成才。

52

区妇联

“慧创她时代·携手赢未来”——培育张謇式女企业家行动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式和疫情冲击影响,为进一步在女企业家群体中激发“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干劲,帮助女企业家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全区组织实施“慧创她时代”服务女企业家高质量发展系列行动,通过组织开展群心向党行动、诚心惠她行动、暖心护航行动、齐心发展行动、爱心助力行动、精心培树行动等“六大行动”,奏响红色乐章、彰显巾帼担当、提高创业能力、增强创业实效、实现创业倍增、展现巾帼风采,为勇当“争当示范、争做表率,走在前列”领跑者贡献巾帼力量。

53

区科技协会

科技科普融合,助力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一体两翼”融合发展之路,着力解决传媒体系和传播体系、创新主体和传播主体、创新生态和创新文化、创新资源和科普资源之间的融合问题,在科技科普战略耦合、体系聚合、资源整合、内容契合、人员汇合五个维度上有所突破,充分发挥科普粘合效应,助力推进创新海门建设,为海门高质量发展,打造智造名城、活力新区、江海福地贡献科协智慧和力量。

54

区残联

优化残疾儿童“康教上门”服务体系,续保“全国助残先进”称号

联合特教学校及社会志愿者组成了一支由政府主导,社会资源助力,制度规范且有经费保障的康教上门队伍,帮助多名孩子重返校园。“康教上门”模式已形成海门品牌,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省有关部门两次在通、在海开展专题研讨。

55

区红十字会

博爱献血筑“心”巢,引领社会新风尚

创新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首创的“红十字移动爱心献血屋”。截至目前,共累计有324名爱心市民参与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10.41万毫升,取得了以追求“党政所需、群众所急、红会所能”为目标要求,创新博爱“心”巢服务新模式;以“科学规范、便捷高效、安全运行”为工作标准,建立科学规范运行新样板;以接续“献出一份血、传递一份爱、温暖每颗心”为动力源泉,传递关爱生命延续新渠道;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价值取向,引领城市文明建设新风尚的良好实际成效和社会效应。省红十字会主要领导来海调研指导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称赞为“我省红十字系统首创”。

56

海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绘就一张好蓝图,引领高质新发展

全生命周期推进188体育空间规划年内落地,争取空间指标6300亩,《近期方案》和《生态调整方案》获省批。用足用好过渡期政策“工具箱”,改革推进新征地办法(南通最早),7392亩成片开发方案落地(南通首家),为重大项目争取指标1431亩(南通唯一),征转用土地7895亩(南通第一),盘活项目用地5357亩(南通考核满分)。“人民城市”理念推进城市更新,形成“一城两港六组团”全域空间结构和中心城区“一核四片区”新格局。多规合一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开门办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覆盖170村,林长制省级试点成效明显,《镇村布局规划》获南通二等奖。

57

海门生态环境局

优布局,重服务,全面助推经济绿色发展

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成2笔排污权交易,为3个重大项目在全区范围实施总量平衡,首创农副产品企业污水协商排放限值签约模式,建成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林,承办沪通海三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年落实污染防治资金5000余万元,荣获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截至12月14日,海门PM2.5浓度24.4μg/m3,排名全省第三,优良天数比例85.9%,同比上升1.2%。全区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III类比例达100%。

58

区税务局

税务“四高”机制助力全区实业振兴

凝心聚力用“税力量”助推海门经济社会发展。高站位服务发展大局,走访调研全区68个重大项目和243家科创企业,倾听企业诉求,为企业解难题。高质量组织税收收入,面对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全年预计完成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位居六区县第一。高标准落实减税降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创新驱动力。全区各类税收优惠累计减免税款68.44亿元;新缓缴政策预计缓税1.73亿元。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办税服务一次成”改革,等候时长、办税时长均压缩30%,非接触式办税比例超90%;深化“税银互动”,“税银互动”合作项目发放贷款金额3.43亿元,涉及3232户。

59

区气象局

突围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边界

基于5G等新型通信技术,实现预警信息实时、精准、靶向发布。做到每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必“叫应”,将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全年共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80余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覆盖面达95%,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首次传播在10分钟内入机关、入社区,二次传播在30分钟内入学校、入村、入户,实现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边界的突围跨越。

60

区供电公司

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改革创新项目成效明显,中天钢铁、招商邮轮等省市重大项目竣工投运,国家重点项目中俄天然气管道长江盾构电力配套工程提前送电。今冬明春电力保供取得阶段性成果,海门为南通各区县中唯一未直接拉闸限电的地区。“4.30”风灾电力抢险处置高效,南通各受灾区县中首家恢复。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海门地区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南通最少。投诉数量同比下降75%,10个区镇零投诉,客户服务满意率排名全省领先。“飞线”治理积极主动,在供电资产“飞线”问题整改全部完成的同时,为南通各区县中唯一出资整改用户资产“飞线”问题的供电公司。

61

江苏海润城市发展集团

食堂集采配送中心项目

食堂集采基地项目作为海门区政府2021年度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立足基础建设规范化、食材安全放首位、客户服务标准化三方面,填补了南通在学校食堂全品类食材统一配送业务领域的空白。项目于2021年9月1日正式运营启动,累计已为全区122所学校及部分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安全的全品类食材配送服务。

62

江苏海晟控股集团

打造全国首个党史教育主题公园,让百年党史融入城市景观

党史教育主题公园紧扣红色资源分为开天辟地、建国伟业、探索发展、改革开放、迈进新时代五个区域,有机植入海门元素。2021年四月下旬党史教育主题公园正式开工,六月下旬竣工,短短两个月就完成了这个重大项目,真正体现了国企投身"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的奉献和担当。党史教育主题公园建成后,迅速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市民百姓接受党史教育的红色打卡地,周边县市区的许多单位也纷纷组织党员前来开展党史教育,累计接待各级领导、社会团体、党员干部、市民百姓超过60多万人次。

63

江苏海鸿投资控股

集团


构建科创投“123”模式,助力“创新海门”建设

在南通市率先组建了江苏鲲鹏科创投集团,精心打造一个创新地标——海门未来智谷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通乃至全省领先的数字经济创新集聚示范园区。组建两只联动基金,总规模达30亿元。与上海科创投集团、中汇金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基金投资吸引了包括海赛人工智能公司在内的多家高新企业落户海门。提供三项市场化服务,在南通地区第一家组建华为(海门)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数字经济展厅,成为全市数字经济创新的展示与交流平台,已为中科基因等一批区内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64

区攻坚办

动员全民参与,创新方法举措,坚决打赢秸秆禁烧禁抛歼灭战

2021年秸秆禁烧期间,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区秸秆督查巡查模式,成立1个总督查组、6个区镇巡查组和无人机组,历时150余天,进行全天候、全领域督查巡查和立体多维式全民宣传发动,并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全区季度和年度污染防治攻坚考核。区级实行一日一通报和每周一例会,区镇实行干部包干蹲点制,村村落实联动禁烧队伍,实现部省市三级通报零火点和重要时段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升,相关经验做法受到南通市政府充分肯定。

65

区项目办

开展项目建设“回头看”,不断完善闭环式管理链条

以“亩产论英雄”理念为指导,完善项目入口、推进、产出闭环式管理链条。严控评审把好入口关:预设12类52条评分标准开展预评估,质量评审淘汰率31.3%,重点审核投资协议中销售、税收、产出、时限等要素,做到有据可依。提供服务把好推进关:解决各类问题112个,新开工重特大项目26个,完成投资180.8亿元。开展“回头看”把好产出关:196个项目协议逐一提取关键信息;逐一现场勘查掌握第一手情况;逐一分析研判指出存在问题;建立数据库,每年开展“回头看”及项目审计。